今天的我总算能安静地坐下来看书、写作,前些天家里极不平静。
我自嘲长着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再狡猾的小东西,也休想逃过我的法眼”。
先生则形容我“魔怔了”、“神经质”。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照例坐在书桌前抄写古诗词,抄着抄着,有几只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子在桌上爬来爬去,黄褐色,硬硬的壳,还没有半粒米大,等我去捉它的时候,竟然还会飞,不过飞不远;碰到它的时候,它就缩成一团,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呆呆的,任你捉。
因为叫不出名字,又不想拍照上网识别,暂且就叫小“咪”虫吧。
夏天,家里飞进几只蚊虫没什么大不了,逮住它,拍死它,一夜无事。可这小“咪”虫,一看到它,身上就不自在。
第二天,晚饭后散步回来,书桌、还有旁边闲置的客床上,突然出现了10多只小“咪”虫,看的我头皮直发麻,一阵忙乱后,心想,家里怎么会出现小虫子呢?莫不是,前段时间下雨,空气湿度大,家里通风不畅?还是冬季换洗的衣服被褥没有晒干,晒透?抑或别的什么原因?
于是,我与小“咪”虫的战斗就开始了……
太阳公公像是猜到了我的心思,隔天快中午的时候,偌大的太阳不知道从哪里突然蹦出来,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我和先生顾不上做饭,先赶紧把衣服被褥什么的,都翻晒出去,阳台、晒衣架,足足晾了满满几杆子。
匆匆吃过午饭,又赶去超市买了蟑螂丸,傍晚收拾衣物时,一个个的把它塞进去,弄得我们大汗淋漓,这下心安了。
然而,现实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晚上,小“咪”虫还是有,加大樟脑丸的用量,把外壳去掉,再塞到衣柜里;还是不能灭掉它……我内心的烦乱呀,恨不能把屋顶掀了暴晒它。
这样下去如何是好?思来想去,思来想去,突然大脑里灵光一闪,咦,不是说蚊虫怕艾草嘛。
于是,昨天吃过晚饭,我放弃了健步走,迫不及待地跑去药店买艾条。
没想到,我刚说起这个事,店员却一副见惯不怪的表情,笑盈盈地说,不用担心,现在这种湿热天气,如果家里不能保证每天的通风时长的话,很容易滋生这类小“咪”虫。
买过艾条,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赶,脑子飞快地转着,艾条有烟,有气味,又是晚上,人还得呆在家里,该怎么操作呢?
小“咪”虫主要在书房,书房是重灾区,先熏书房,但我转念一想,它又不傻,万一它被呛了,总会逃命吧!要是跑到卧室,嚯嚯的可就是我们自己了,这个方案不行;同时熏,整个屋子肯定呛得很,人没地方呆,也不行;不如先熏卧室,顺便杀杀菌,也好断了小“咪”虫的后路,让它无处可逃。我不禁为自己聪明而得意。
到家后,我立马先关好卧室的门窗,随即点燃艾条;再来到客厅,打开前后阳台的窗户,并将从药店里买来的小苏打和着安利的LOC乐新浓缩多用途清洁剂,开启打扫模式。
卧室那边,一股浓浓的艾草气味从门缝里往外溢;这边,我已系好围裙,满屋子擦洗清扫。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我估摸着卧室应该熏的差不离了,便取出艾条,放到书房里,必须继续保持各自的门窗封闭状态;又半小时后,打开卧室门窗换气,擦洗收拾。
就这样捯饬来捯饬去,从不到7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才算把整个屋子收拾了一遍。先生和我差点都被艾条熏醉了。
忙活了半天,赶紧洗头洗澡,松口气,解解乏。
遇事不要慌,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
现在的我,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码字,为恼人的小“咪”虫写篇文章,真是没有什么是一篇文章搞不定的。
仔细想想,前段时间,因为二阳的事情,加上南方的“回南天”,家里除了客厅窗户是开着的,其他窗户都关着,确实给了小“咪”虫成长的空间和温床。
与小“咪”虫的大战,不禁让我想起来古时候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他总结了前人的治水教训,没有沿用水来土挡的方法,而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高处凿通,低处疏导”,从而将洪水引入到大海中,成功治理了黄河流域的水患,流芳千古。
而如今,面对开放中的二阳,内心害怕情有可原,但单靠自我阻断确实不可取,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有着特定的生活和身心需求。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该通风通风,该做好个人防护就做好个人防护,千万不可自以为是,堵,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犯跟我同样的错,按下葫芦浮起瓢,劳心劳神,得不偿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战小“咪”虫里也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过,文章我是写了,但我并不希望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形,也希望你引以为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