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话中心改编的《驯悍记》,有些很强烈的想法。
先说说刚知道这剧的信息时的感受。在学校贴海报的地方照例看到它的海报,也就是图片上这张,很大很醒目的三个字,走近了看,哦,还是莎士比亚的剧,再仔细看,看到了“悍妇被驯服”这样的剧情简介,而且还提示着这是一部经典喜剧。就这些信息,大概回忆了一下,我当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貌似不是很有兴趣,喜剧在我心里还是呈现为一种不够深刻,不够打动人,不够有吸引力的形象,另一方面,驯服悍妇这样的情节,明显很男权,我对这样的情节没有好感。但是有票可拿,这样的便宜还是有诱惑力的,所以还是去领了票,当然,后来有一点意外是这样的,本来有一个女权主义讲座和这场剧的时间冲突了,想了想本来是要放弃这场剧而去那个讲座的,不料自己最后又觉得讲座地点太远而反悔,最终还是去看这场剧了。也算一种巧合吧,女权主义主题的讲座撞到了男权的话剧。
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习惯或者性格的影响,欣赏一部作品之前总是会有预期。对这部剧也是一样,我预期也许是一部莎士比亚特色的,有点那个时代的刻板的纯逗乐的喜剧,可能也就类似传统戏曲那样的水准吧,就因为这样的预期,所以我可以因为一场普通讲座而放弃这剧。但是,我明显还是有局限性,看到这剧后,给我的感觉倒是前所未有的。
演员的语气不够自然,上一次看上话中心的《雾都孤儿》也有这个感觉,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不自然,但是对我而言肯定是让我觉得别扭的。里面的搞笑成分也很简单,很常见,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可笑的,所以从头到尾我没有感觉到好笑,以至于让我觉得这“喜剧”的幌子只是个噱头,嗯,一定是我欣赏的角度有问题,这明明就不是一部喜剧。
果然,白凯丽的那一句女人如果不反抗就会被奴役的台词明显在告诉你,这就是一部故意让你倒胃口的剧,这句台词被声嘶力竭的喊出来的时候,我身边这些观众们还没反应过来,浑然不觉,不知该怎么表示,直到过了几秒钟,才爆发出来一点掌声。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很激动的,前半部分明目张胆的男权的低端玩笑终于被小小的终结了一下,之后,就是白凯丽被“驯服”的情节,所伴随的是更低端的搞笑,一如既往的别扭语气,还有,观众们强挤出来的笑声。
这剧是用来搞笑的吗,纯娱乐吗?当然不是,何况喜剧本来也不是仅仅用来搞笑的,那么这部剧有搞笑娱乐成分吗?我觉得没有。那这部剧算是怎么回事儿?我现在的看法只能是,这部剧使用低端的搞笑手段,明目张胆的男权表演,用来激发观众女权意识的醒觉,只是我不知道这样的作用起到了多少,满场的观众在极度男权而残忍的笑话中居然还笑的出来,就如同白凯丽一样,自我压抑的近似于被男权洗脑,有人在舞台上告诉你,看,这强奸多么好笑,你心理本能感觉不好笑,但是,因为男权文化告诉你,这是喜剧,所以你还是笑了。
这部剧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贯彻女权主义思想的剧,可以说编剧导演仍然是蒙昧的,在宣传册上暧昧不清,用模棱两可的词汇和用语粉饰男权,在剧中,就算有女权启蒙,但是诸多男权本位意识充斥舞台。我姑且相信这些皮笑肉不笑的观众会因此而意识男权的无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