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年开始接触股票、基金投资,虽然亏损而终,但是这段真枪实战的体验很宝贵。关注了一些大V公众号、微博,但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很难形成自己的体系。趁着年初定计划的热度不减,今年打算重点读一些理财类的书籍,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一个投资家的20年》是今年看得第一本理财书,推荐想要了解真实股票投资历的同学看看。作者以100万为起始点投资股票,每月20日定期操作,经过10多年的历程,最终总计达到1000多万。从结果来看,可喜可贺。但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的跌宕起伏,读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掩卷而思,对作者关于投资过程的描述深表同意:“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忍耐,再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重复再重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无聊与寂寞中,坚持不懈地前行。”感触颇深的内容摘录如下:
1.投资门槛很低,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要做好很难。
想在投资上最终有所建树,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者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阅读。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阅读一切”。当然阅读之中伴随着思考。大量的阅读可以使作者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以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正如林肯曾言:“没有谁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2.除了专业之外,心态很重要。
在投资成功的道路上,通常而言的投资知识、经验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投资之外的因素,例如坚毅、毅力、资金性质、投资规划、沟通能力、善良人品等,这些看似与投资无关的因素,却可能决定最终的投资命运。十年半(126个月)的数据显示,有101个月是在忍耐和等待中度过的,即80%的时间不赚钱,所有的盈利来自剩余20%的时间段。统计结果显示:作者赚到的第一个100万用了42个月;第二个100万用了27个月;第三个100万用了22个月;第四至六个100万的时间总和只用了赚第一个100万的1/10,这就是耐心的报偿。
3.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有位读者发现:杨先生在8年的交易中涉及个股数量仅有76只,其中,盈利卖出的为46只,亏损卖出的为30只。按此比例,他买对股票的概率仅为60%。但为什么100万元就变成了700万元呢?
作者通常采用持仓为主、集中投资的方式,根据市场变化不断选择性能价格比较优的对象。这种方式在具有优点的同时,面临两大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即个股风险)。很多时候,作者使用了融资杠杆(最高负债300万),间或还有些卖空行为。
用作者的话总结: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大比例正确,伴随着小比例试错。以“守正出奇”的观点来解释,就是“正”的部分配置大部资金,以稳为主了。“奇“的部分配置小部资金,以期达到“以正合、以奇胜“,守正出奇的目的。只不过,大众出于猎奇心理,往往关注非常之处较多,格外留意了“奇”的部分而已。
4.不同的阶段适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影响投资结果的因素有两个:回报率高低和本金多少。一个人通过学习、磨砺之后,长期而言,能取得15%-20%的年化收益率,已属世界顶级投资家的行列,这已经近乎投资回报的天花板。因此,档提升回报率的努力已经达到提无可提的时候,那么,应该努力的方向是扩大本金规模。尤其是刚起步的年轻人,在可能的时间段,打下较为坚实的财务基础,以应对未来的通胀压力以及日渐衰减的体力,为将来争取更多自由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