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完整、圆满的寓意。在刚刚过去的十天里,我也完成了一个为期十天的任务,在此做一个回顾总结,也算是给一个阶段画上一个完整的句点。
3月12日到3月21日,我参加了清单主题营,10天,1天读完1本书,并写下十条清单体读书感悟。
十天书单这十天,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提前一天列好第二天的任务清单,一直到打完卡提交,才松一口气。
时间很紧,但每天都能感受到营里满满的正能量,老铁间的互赞、同桌间的鼓励提醒、还有点评组与管理组的极致付出,让人在不停被激励的同时,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
十天的密集练习,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1、认知模式的改变
10天前,我以为好书都是要慢慢读、细细品的,一天一本,还要提炼要点,总结感悟,这样的速度,我没有试过,有些担心。
10天后,我完成了,而且并没有开营前原以为的囫囵吞枣的感觉。虽然看的不细,有的地方甚至快速翻过,但是并没有影响我对整本书的理解。
10条清单的提炼,甚至让我比以前慢慢看书更能清晰的掌握书中要点,这点真是让人惊喜又意外。
2、行动力的提升
我是个慢性子的人,做事前习惯仔细斟酌,反复考虑,行动力弱到爆棚。
清单营报名时,连长说:“如果你从未上过马背,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好骑手?如果你从未吹过小号,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乐手?别说你不行,爱拼才会赢!”于是我给自己打气,来都来了,好歹也要挑战一下吧!
参加清单营的十天,我真切的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完全准备好的事,都是边做边完善。即便不完美,又有什么关系,至少我们拥有行动的勇气,这比完美更重要。
3、时间管理
清单营开营前,我还在不停纠结,每天除开工作、家务、学习、锻炼、陪孩子的时间外,没剩多少,时间那么紧,能完成任务么?
事实证明,只要你想做,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
每天早起先大致了解下今天要看的书的目录提纲,再利用上午工作间隙和午休时间看完书的前半部分,下班晚走一会儿完成剩下的部分。到家后利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完成语音录制,提交打卡。
由于每天要挤时间出来看书写清单,完成这十天任务之后,我意外的发现,自己工作的效率居然更高了,以前拖延的毛病也自动消失,主题营真的是包治百病。
4、清单体的提炼感悟
一天一本书,每本书的篇幅长短不一,可时间就那么多,要怎么看才好呢?通过这十天的练习,对如何提炼清单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悟。
1)看书前先看目录
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是作者对这本书的重点罗列,所以提炼清单,一定要参照目录。
2)详略得当的阅读
对于篇幅很长的书,重要观点部分要详细读,其余部分可以粗略带过,事例部分没时间甚至可以跳过。通常,每个章节末尾,作者都会对本章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回顾总结,这个部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章的观点。
3)归类总结
有的观点,作者会在不同的章节用不同的方式来反复阐述,看的时候要注意把它们汇集起来,进行总结。
3)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方法
在罗列清单的时候,不仅要提炼书中作者的理念,还要把具体如何做列出来,这样更能用于指导实践。
4)边看边总结
看书的时候,如果全翻完再写清单,可能前面看的都已经忘了,也不容易写出要点,因此,要边看边记录总结,这样感悟更深刻,效率也更高。
5)先列出所有感悟点,再精简
记录清单的时候,先把所有感悟点都列出来,然后再提炼总结归类,这个过程也是对书中重点的再一次学习,理解会更深刻,最后再对10条清单的语句进行精简,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清楚的观点。
5、收获
这十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10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是对自我新的认知,是挑战完成后自信心的提升,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变化。
清单营结束了,但是生活仍在继续,这是一个小阶段的终点,也是另一段行程的起点。要让这些改变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发酵,才能带来更多的迭代和新的变化。
这次参加清单营,也让我相信,只要行动起来,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进步,每天坚持一点,才能成就大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