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那会我读过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红与黑》,在读到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于连爱上的第一个女人竟然是一个有夫之妇时,我边吃惊边在想:他们之间的爱是有违道德的,一个破坏了人家的家庭,一个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感觉他们应该都不算是什么好人。但接下来却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了:我怎么读都感觉他们都是个好人,怎么读都感觉他们之间的爱是很真诚的(虽然于连最初的动机有点龌龊)。直到把那本书全部读完后,我的困惑还在,因为我还是说不清他们两个到底是好人还是不好的人,这个困惑让当时的我又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思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直到大学毕业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及又读了不少其他方面的好书,才使得我当年读《红与黑》的那个困惑逐渐有了答案,答案就是无解。
生活中很多东西往往都是多元无解的,而我们非要求一个解不可,这样我们也就把自己逼进了一个非常苦恼的死胡同里了。
试想,如果《红与黑》中的那个有夫之妇的家庭是很幸福的,即使于连想破坏她的家庭,于连也办不到。再试想,如果那个有夫之妇和她的丈夫很恩爱,她也决不会出轨的。所以一直使我困惑的根源,也就是那个无解的根源,就浮现出来了,是我们的传统道德标准有问题。
再抽丝剥茧,那为什么传统道德的标准会出现问题,也就是根源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涉及到婚姻和爱情二者之间的关系了。
爱情是不世俗的,而婚姻是离不开世俗的。爱情是精神上的东西,而婚姻是物质上的东西。爱情与婚姻是一对矛盾体,是互斥的。要统一这一对矛盾体,是要付出代价的。
人既是物质的,又是感情动物也就是精神的,而面对外界的物质与精神时,大部分人把物质放在了第一位,选择了物质,就会让精神缺失,精神有缺失的生活就注定他们是不会幸福的。只有少部分人把精神放在了第一位,他们选择了精神,即使物质上有缺失,但他们也不会感到不幸福的,因为幸福这个词本身就属于精神范畴的。
为了统一物质与精神这一矛盾体,那些选择物质的人必然会精神出轨,一旦条件具备时,就会变精神出轨为实质出轨。
毒舌李敖就曾一针见血的说“所有的女人都会偷人,只要有机会!”这话说的虽好,但有点夸大了,不是所有的女人而是大部分女人,不可以包括那些选择了精神为第一位的少部分女人,因为她们是幸福的,幸福的女人是从来不偷人的,哪怕她有一万个偷的机会她也不会偷!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凑合过的,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越是上流社会越是这样。通过下面恩格斯的一段话,你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不争的事实背后的根源。
“婚姻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形成的财产关系,及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之后,才能普遍实现。到了那时候除了互相爱慕之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也就是说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的婚姻才都会变得幸福了,婚姻不再是坟墓,婚姻与爱情这对矛盾也能完美结合到一起。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