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作者: 笑看人生_b68a | 来源:发表于2020-02-03 07:07 被阅读0次

    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文/马伟芍

    陶渊明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尤其以《饮酒》二十首组诗著称。思考人生时,他会饮酒;闲来无事时,他会饮酒;东篱采菊,他要饮酒;西窗怀古,他要饮酒……一般情况下,他总是独酌,有时也和友人共饮。

    饮酒,是陶渊明重要的写作灵感,也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忽而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这是陶渊明《饮酒》(其一)中的两句,意思是说,既然不期然而然地获得一壶酒,那就啥也别想,只管痛快畅饮,一醉方休。

    看似在说喝酒,甚至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废意味,却能却读出一种正能量的处世哲学: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人都应该活在当下,学会享乐生活。

    陶渊明无疑是这样一个富有智慧的文人。

    年轻时候,他读了很多儒家书籍,也和大部分读书人一样,想通过仕途这条路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此,他在不同时期投靠过桓玄、刘裕、刘敬宣等门下,担任过大小不同的官职。

    他一路跌跌撞撞,活到四十岁,正所谓“四十而不惑”。他明白一点:官场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他,也从来不是做官这块料。

    在陶渊明看来,人生看似漫长,其实极其短暂,就像一道闪电,一闪而过。在这么一闪而过的瞬间,人似蝼蚁,实在不必劳心费神去思量俗世功名,也不必计较得失对错。

    在陶渊明看来功名利禄,都是幻化浮云。在得以安身立命的前提下,欲求要懂得适可而止,然后将心思用于欣赏两旁景致,才算不辜负人生这趟单程之旅。

    不过,陶渊明倒是和天下很多父母一样,自己未能实现的志向,希望能由子女继承。或者说,他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碌碌无为”。

    按现在话来说,陶渊明不是一个好员工,每到一个新单位,做不了几日一不高兴就想着回家了。他对此进行自我反思,认为这不是因为懒惰,实在是本性使然,勉强不得。既然如此,只有打道回府,归园田居。

    陶渊明是有勇气的,换做你我,十有八九会说服自己,坚持着混下去了。很多人连裸辞的勇气都没有,非得找了下家,心里才有底。

    陶渊明从来不是这样瞻前顾后的人。

    我们现在看来,陶渊明对自己是狠绝的。用文明的角度看,他对家庭还不怎么负责,因为只顾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家人的生活问题。

    如果不是妻子翟氏不用务实的头脑过日子,恐怕一家人日日都要陷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困顿中。陶渊明自己可能并没有这么想,在他心里,翟氏固然“能安勤苦”,但没有“与其同志”。

    陶渊明一生,都在贫困中学习着如何坚守自己,如何让自己不被外界带走,而是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大部分人,都在成长的过程里,以适应社会为借口,渐渐地失去了自己,只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标签。

    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圈粉无数,苏轼就是他的铁杆粉丝。

    苏轼除了对陶渊明高度赞誉之外,写有一百多首和陶诗。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偶像: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正如苏轼所言,陶渊明顺其自然地活着,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想做官了就去做官,想归隐了就去归隐。每做一个选择,因为随心随喜,所以从不懊恼,也不羞耻。

    尽管如此,这丝毫不妨碍后人对他的钦佩与赞颂。或许是他做自己的勇气感动了大家,这恰恰是大多数人想过却不敢实践的一件事。

    陶渊明一辈子身居陋室,种地、喝酒,兴致来了写几首小诗,日子过得简单又自在。因为识运知命,顺应自然,即便在贫穷中离去,陶渊明也觉得死而无憾了。

    人生实苦,睿智的人懂得苦中作乐。陶渊明看破梦幻泡影的人生,自然也就放得下功名利禄。只要能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存,然后小酒喝喝,诗文写写,悠哉自在,便是人生。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而这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和伟大。

    陶渊明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活在当下,自由自在,不谋富贵,但求心安。放在当下时代来看,这种生活理念已显得不合时宜,也正因为“不合时宜”,它才更加可贵。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陶渊明、王维、苏东坡、他们属于同一类人——宠辱不惊,顺逆一视,不论何种境遇,都能发现、创造、享受自然与人生的美妙。

    陶渊明四十岁开始,听从内心声音,活得真实自在。古今贤德之人都像陶渊明那样,贵在一个“真”字。这个“真”,不仅针对别人,更是对自己而言。

    古往今来,要想不被别人管,又不去管别人,谈何容易啊?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归隐田园,自力更生,不约束于人,也不必管束人。


    不取悦于人,活出真实的自己。要说陶渊明这一人生原则,最具代表性的事情自然要属“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一辈子,念的是归隐,想的是归隐,写的是归隐,最后如愿以偿,饮酒时感慨的还是归隐这回事。离开了官场的喧嚣,陶渊明也真真切切的感受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肺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

    在现代社会能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潇洒自在,那种闲情逸致生活是多少人都向往。

    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毕生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陶渊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他自己,也是因为他勇于放弃,最终才能够在自然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如果不喜喧嚣,那就退到喧嚣之外。

    如果无法与俗中有恶的尘世同流合污,那就归隐山林,清静自在。

    这就是陶渊明的处世之道。

    桃花源不在无处可寻的虚幻之中,它就在对生活怀着美好理想的人的心中。

    桃花源,就是陶渊明自己。

    桃花源,属于有勇气与智慧去听从内心、亲近自然、真实活着的每一个人。

    现在的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所谓谁对谁错,只要做到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发现、享受自然与生活中的美,随心所欲,快乐而活,大概就算不负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gc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