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柠绾绾
越来越感觉到时光从指缝中匆匆溜走,还来不及深交,更来不及告别,2018的小尾巴给自己这一年做个总结,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探索、深耕、遇见。
01 认真做网课
今年是我创设自己线上网课的第二年,讲的是我最擅长的专业知识,在去年的基础上很多地方做了优化,为了杜绝广告,免费社群变成了付费社群,资料资讯累计上传了80多个,发出考试咨询上百条,取了一个属于我们的名字“竹思”,有了专属的标志。
还在同学们的强烈呼吁下,尝试制作推出了我的第一次视频付费辅导课。
这个过程看起来容易,其实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要在三九寒冬一个人去教室录制视频,穿着正装冻得手都僵了,还不能表现出来,这件事情由于刚刚起步,收入微薄,还要占用大量休息时间,我身边好多朋友都是冷眼瞧着。
时不时会有人问我:“你做这个赚钱了吗?”我其实并不想过早的用钱来衡量这件事,的确有些金钱上的收获,但也只够买点零食糖果,和为之投入的比是入不敷出。
她们听到不赚钱,纷纷叹气,可能觉得我犯傻了,成天净琢磨些不赚钱的事,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值得。
网课上,天南海北的学员,有初出茅庐的同学,也有年纪比我大的进来跟着我学习,对待人处事的分寸有很高的要求。
稍不留神,就可能说错话,得罪了上帝,毕竟是众口难调啊!我学习着更加圆滑的与人沟通,控制自己的脾气,顾虑别人的感受,做到恩威并施。
我在这条不被看好的路上,摸索前行,还学习做宣传海报,写活动文案,制作剪辑视频。尽管前行缓慢,和前一年比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一年网上的粉丝翻了两倍,知识付费也被人们所接受了。
我想我会继续做下去,希望2019年通过率更高,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技能上有更深的提高。让更多人认识我,知道我们。
02 打磨语文课
自从2017年3月开始接触教育行业,已经快两年了,2018年,我做了半年家教老师,辅导讲解中学语文知识,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增加相关知识的储备,以及亲身实践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寻找到很多适用于当下的学习方法。不仅语文课能用到,讲专业课的时候也能用到。
学生时代,语文是我所有科目里成绩最高的一科,从来没因为这科操心过。所以在我大胆闯入教育行业的时候,选择了语文这门学科。
起初,我只是想试试,面试通过了,还有了自己的学生,后来的种种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本只想干俩月过度一下,等找到其它工作就不干了。
因为自己不是语文专业,一个非师范生的竞争力很低,在我眼里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我重新翻出十年前的书,2017教了一年,没想到2018年还在继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自从机缘巧合下教了语文,我每一天都在这条路上摸索,学习,挖掘的越深,越是喜欢,因为我发现语文和各种学科,各种专业都紧密联系,和任何事都不冲突,其中有数学,物理,地理,生物,历史……,都能从语文当中看见些影子。
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的事,越学习语文,不仅语文素养教学能力提高了,连带我的专业课也因此越讲越好了。
因为接触了教育行业,我也报名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这也是很坎坷的,初次参加只过了一科。
语文看似是所有科目里最简单的,其实它是所有科目里最难讲的,不仅和所有科目有关联,还要通过文章和语文教学,为学生们树立起良好的三观。
我的老师曾说过:“学语文也是在学做人。”教资教材上写着,学好语文是学习其它一切学科的基础。
还真是,要学知识先学做人,要学其它科目先得有理解能力,毕竟哪科试卷上都是汉语文字,有很多同学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数理化基础不好,没跟上,而是语文有问题,课上听不懂老师讲的话,课下读不懂试卷上的题目。
2018年下半年的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我,一个学历上没有优势,专业上没有优势,就连学校也是非师范类学校的姑娘,竟然笔试合格了。
尽管我的专业使我收到很多怀疑的眼光,但是只要喜欢就能坚持,坚持便会看见光亮,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
我常常会提起鲁迅,不是因为有多喜欢,而是在探寻生命中的更多可能,用以还击那些喜欢拿“专业”说事的佣人。
因为鲁迅先生是弃医从文获得很高成就的人,后来我有了解了毕淑敏,她曾经做过内科医生,开过心理诊所,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余华,也曾是一名医生。今年很火的歌手毛不易,一年以前只是个实习护士。
每个人都不该被大学专业否定了人生的其它可能。
这可以说一年,我在语文这条路又迈上了一个台阶。给在各方面都低起点的我多了一分底气和信心。
03 读书并且深耕写作
今年是我写文字最多的一年,一来是因为语文的关系,二来是因为喜好读书的关系,我开始断断续续的重拾手中的笔。
我从只是随心所欲的抒发感情,过渡到了学习写作技能的阶段。
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的笔名,和线下读书社群,认识了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伙伴,大家在一起聊天学习,便不觉孤独了。图书和文字成了陪伴我最多的好友,我甚至很依赖于这种陪伴。
今年我对知识付费有了更多的认可,不再一味的追求免费,我自己的网课增加了付费项目,我体会到了长期知识输出的不易,如果是优质内容,是值得付费的,因为老师也要吃饭,也要生活。
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我先后购买了两个知识付费的写作课,决定在写作的领域深耕,写作也是语文的一部分,能把这个能力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啊!
钱没有白花,得到了专业老师的指点,和一群喜爱写作的同学们共同学习,互相点评,会让我们的思维打开,不再处于闭门造车的情况,从排版,到结构层次,不同体裁写法的区分。
从素材的选择,到写作技能的学习。这一年我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018写了七万多字,不算多,却是我写字最多的一年。
投了许多封邮件,下半年每个月都写,写完就投,每一次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收到人家的退稿信。好在提前有了心里准备,心思在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上。
然而,在接近尾声的日子里我拿到了两份稿费,曾经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和稿费有什么关系。
写作会倒逼阅读,这点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2018最后一百天的时候我应老师的要求,写了一篇文章,除了当下的状态,还有对这一百天的目标。
有一个目标是读书,最后100天里,不算语文书,一共读了11本闲书。也创了历史新高。有文学的,有关于思维的,有关于写作的,关于支教公益的,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
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
04 感谢每一场遇见
说到遇见,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的毕业生了,这一年我常常混迹于大学校园,因为都爱读书,我经常去参加他们的读书社团活动。
虽然自己早就毕业了,也不是这所学校的校友,但是我和这所学校的缘份从16岁就开始了,不是这里的胜似这里的。
从前认识的学长都毕业去了天南海北工作,现在认识的反而都比我小。我一点也没有因为这几岁的年龄差而感到别扭,反而是越和大家打成一片,越开心。
今年大四的毕业生离校,我还被邀请参加了她们的毕业聚餐。一桌十几个人,放眼望去,我竟然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有的还一起在校外看过电影。
我今年又去了苏州,还去了南京,天津,我全程参与了苏州的嫁娶,是我好朋友的婚礼,刚毕业时,到上海工作,我们俩住上下铺。
南北方的文化习俗差别很大,但是我很喜欢这种不远千里的碰撞,我相信,不同的文化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南京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去的时候是4月,清明节后,最好的天气,虽然有很多陵墓,但是坐着小船夜游秦淮河开心极了,我越来越喜欢住青旅,喜欢那种陌生人瞬间熟络的感觉,喜欢这种出门在外互相帮助的亲切。
爬中山陵的时候,在中间休息,还能收到长者善意的目光,她们当我是孩子,走累了。夜晚的吉他乐队在青旅对面弹唱,回去前吃着鸭脖子喝着柠檬茶,席地而坐看一场免费演出,包你忘却一切烦恼。
只是我家乡的小城里是体验不到的,因为三四线的小城容不下梦想。
最喜欢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校园风光,绿树成荫,连猫咪都懒洋洋的躺在石板路上打滚,我忍不住用镜头捕捉到那种舒适惬意。
我带着一张学生脸,漫步在古老的校园,走走停停,真想就留在那里。心里总想着,如果自己当初学习再努力一点,心智再成熟点,眼界再开阔点,……能在这样的大学里读书该多幸福?
2018虽然没赚到多少钱,还一直在花钱,但是我并非停滞不前,相信自我投资是值得的,成长绝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衡量的。感谢这一年的所有经历,所有遇见。
我还是会不经意想起生命里曾经来过又离开的人,我会原谅我的冷漠、我的执念、和我的情深。
愿2019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做自己的超级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