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一次乡试,名落孙山
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秋天,欧阳修正式踏上科举之路。那年,他刚好17岁,他在家乡参加随州乡试。乡试,又称为“解试”,是科举时代地方举行的一级考试,考试内容为诗赋(fu)、经义和策论,考试优胜者方可参加第二年朝廷组织的会试(即省试)。这一年,乡试有一道题叫《左氏失之诬论》,这对自幼熟读《春秋》的欧阳修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拿到试题后,一挥而就。他按照当时的时尚,文章以骈体写成,其中两句写道:“石言于晋,神降于莘;外蛇斗而内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但是,让欧阳修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原来是他在写文章时,有个别韵脚超出了官韵的规定范围。欧阳修第一次品尝失败的苦涩,夜不能寐,提笔赋诗《夜意》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8第二次乡试,再次落榜
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以后,欧阳修痛定思痛后,又在家里发奋用功学习。公元1026年秋天,经过3年的刻苦攻读,20岁的欧阳修再次踏入考场,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了乡试,获得参加第二年春天礼部组织的会试。会试三场考试,欧阳修自我感觉不错。在考完试后等待发榜的一段时间里,他交结名流,饱览胜迹,只待佳音。孰料命运再次跟这位青年才俊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甲、乙两榜的进士一千多人中,他再次名落孙山。
9 第三次应考,连中二元
经历两次挫折后的欧阳修成熟了许多,他一方面自我检讨,反省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虚心向别人学习,特别是学习时文。经友人推荐,他决定拜时文高手汉阳军知胥偃为师。胥偃(Xu Yan)读了欧阳修写的文章,拍案叫绝,当即决定收欧阳修为徒。日后对欧阳修循循教导,殷殷启迪,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他。在胥偃的耐心指导下,欧阳修的时文进步神速。公元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读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类似于乡试),这次考试他考得非常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类似于解元)。公元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Wei),放榜时欧阳修名列第一,中了这一榜的“省元”(也就是会元),至此,年仅23岁的欧阳修已经连中两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