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读书
生死课:你害怕的死亡,是人生最好的导师

生死课:你害怕的死亡,是人生最好的导师

作者: 晓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09:09 被阅读41次
    晓笔记第 003 期分享

    导读: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的终点。没有人可以逃脱。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发明,是生命的必由之路。

    曾经有个叫“生命格子”的人性实验,多次刷爆我们的朋友圈,它是这样操作的:

    把人生看作一张画满格子的A4纸,将75年的生命量化为一个30×30的表格,这900个格子相当于生命的900个月。每过一个月,就涂掉一个格子,900个格子涂完的那一刻,我们这一生也就走完了。通过这个方法,你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长度,甚至能用肉眼直观地感受到余下的人生。

    不得不说,画面比文字更能直戳人心:25岁的你,虽然还很年轻,却已经走完300个格子;40岁的他,当然不算老,竟然涂掉了超过一半的方格;身边的花甲老人,精神状态依然不错,但可能只剩底下那几行空白了。正视自己的“生命格子”,才知道人生短暂,而我们离死亡不远。

    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国内的教育,一直在极力避免触碰两件事,即生和死:生是如何看待“性”,它是人生的起点;死是如何面对死亡,它是人生的终点。这两件事情,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开场和结局。现在,年轻人已经敢于谈“性”,但我们还是很少谈论死亡,甚至不少人对“死”这个字眼很忌讳。

    2018年的秋天,是一个悲伤的秋天,据说54天内有14位文艺名家离去。进入10月份,前天是李咏去世的消息,昨天是金庸仙逝的新闻。一个27岁的同事在朋友圈大发感慨:那些用欢笑和作品陪我长大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世了,原来生命不仅短暂,而且有很多不测,真是令人伤感。

    名人的去世,固然让人感慨万千;身边人的离开,才让我们五味杂陈。上周末,我去朋友家做客,看望他一个月大的女儿,过程中几乎没看到朋友的笑容,这让我感到诧异。送我下楼时,他才开口——原来,两周前朋友的父亲下楼不慎跌倒,经抢救无效去世了。作为家中的独子,他既要安慰伤心的母亲,还要瞒着刚生下宝宝的妻子。说着说着,这个30岁的男人哭了起来……

    因为以上种种,我才意识到,我们从来没有上过生死课,想不到死亡总是来得比预期更快,大部分人都没有为死亡做好准备。即便如此,70后、80后以及90后们,如今也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出生即入死,大家年龄越来越大了,自己的“生命格子”和亲人的“生命格子”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裕,是时候直面死亡了。

    欧文·亚隆在《直面骄阳》里说,死亡就像朝阳一样,无论你做什么,它都存在;如果你背过去不看它,你依然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好的方式,是转过身,直面骄阳。是呀,死亡和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才能更好地对待身边人、对待自己。

    写好墓志铭,想清楚人生的终点站

    直面死亡的方式之一是参观墓地,特别是有墓碑的墓地,这是很多“生死课”的重要环节——看到墓地的时候,人会清醒地意识到“死是生的尽头”;而借着墓碑,我们能知道死亡面前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毕竟,一个人要死的时候,会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刻在墓碑上,把自己的一生经历化作一句墓志铭。

    墓志铭在西方是传统,尤其是以前的贵族,成人时要写一个自己的墓志铭。它的意义是向死而生:假如离开这个世界,你希望别人怎么看你,你又何以被这个世界记住。想清楚这些,这一生还有什么坎过不去呢?据说,普希金的墓志铭写于16岁:“这里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爱情与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后来,他成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曾鸣教授提出一个概念叫“终局思维”,即想清楚你人生的终点站,然后倒推回来,决定好你该如何活好当下。其实墓志铭的存在,就是终局思维的体现:有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你才能做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和每一年的目标管理,这就叫以终为始。人生的物理起点在过去,而人生的价值起点则在未来,墓志铭是价值追求的终极体现。

    向死而生,学会用生命追逐日光

    死亡是伟大的平等——无论你是25岁,还是已经55岁,死亡的偶然性决定,我们跟死亡的距离是一样的。或许,每一天都是人生的最后一天,这也意味着向死而生更能发挥生命的价值。向死而生,是一个倒计时的生存方式,时间已经很少的时候,自然要聚焦在必要的事情上。比如,像乔布斯最后七年一样“追逐日光”。

    2004年,乔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尽管手术控制住了病情,那也是他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此时,乔布斯本可以退出日常工作,但他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而是更加拼命和努力,因为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知道生命的可贵,而他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七年后,乔布斯还是走了,但这七年他在和生命赛跑,不停地创新,不停地给世人带来惊喜。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的终点。没有人可以逃脱。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发明,是生命的必由之路。”对待生死,乔布斯是这样的态度——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其他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是其他人对生活的思考。不要被其他人嘈杂的观点掩盖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画“生命格子”也好,写下墓志铭也罢,都只是在提醒我们,不管我们是否关注死亡,它一直在注视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出戏,有开场就有结局。正视死亡,带着终局思维,才能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或者为了创造,或者为了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死课:你害怕的死亡,是人生最好的导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j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