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三)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三)

作者: 雨沐wz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23:19 被阅读0次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三)

上次说到唐代书家很重视书写时的精神状态,书家带着情感写字也不足为奇。

在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草书名家张旭,大醉之后,呼叫狂走,有时扔掉毛笔,“以头濡墨而书”。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云:“喜怒窘穷, 忧悲愉, 怨恨思慕, 酣醉无聊不平, 有动于心, 必于草书焉发之”。说的就是张旭。

元朝陈绎《翰林要诀·变法》:“喜怒哀乐, 各有分数。 喜即气和而字舒, 怒则气粗而字险, 哀即气郁而字敛, 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 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 变化无穷。 ”讲的是情感和书法的对应关系。

甚至,古人将书法风格与人的形象品格联系在一起,认为“书比况人的外在风貌”,这里不举例赘述。

而后,作者提到了印章。印章相传从殷商时起就有,先秦时期,印章通称“玺”。 秦并天下之后, 天子的印章称玺, 臣子的印章称印。 汉朝诸侯王、 太后之印也称玺。

战国秦汉时期书信用封泥来确保密封,封泥之上印有印章。

第二章 汉字起源与字体演变

1 汉字起源与仓颉造字

《易·系辞下》 说: “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结绳是先民辅助记忆的记事方法, 终究不是文字。 所谓“书契”, “书”是指写下来的文字, “契”是指刻在竹木上的记号, 后来通指文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战国的《世本·作篇》提到“仓颉作书”,其实并非一人所能“作书”,作者猜想是仓颉名气较大,带领一些人造出了文字。

2 字体的演变

作者:历史上, 篆书、 隶书、 楷书先后担任过正体字的角色。 草书、 行书一直是辅助性书体。 如果以汉字形体划分书法史的发展阶段, 当以篆书、 隶书、 楷书为标志。

明天详细展开,今天先到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q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