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王清斌,欢迎你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有98年,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01
风后与指南车
传说中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
风伯雨师
,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
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其他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派人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黄帝只好亲自去找。
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看到风后在
战车
仰望天空发愣。看到黄帝来了,就说我想到办法了。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我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要根据
北斗星
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这样即使打仗时被大雾迷住,也能辨认出方向来。
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终于战胜了蚩尤。
不过后人考证,指南车古代确实存在,但不可能出现在黄帝时期,因为黄帝时尚未发明“车”,且古代指南车是根据机械原理制造的。
02
仓颉造字
文字发明以前,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大事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一个小结,不同颜色的绳子代表不同的事情,这就叫“结绳记事”,美洲的原住民很多部落也用这种方法,比较神奇。后来发展到用刀子在竹木上刻符号记事。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打结刻木的方式满足不了需要,这就有了创造文字的要求。
仓颉是黄帝手下的史官,负责记录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随着他管的事情越来越多,靠结绳和刻木的方式也记不过来,就苦思冥想解决的办法。
在一次狩猎过程中,仓颉突然发现有老人通过辨认动物蹄印的方式来确认动物逃跑的方向,突然来了灵感,创造了各种象形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事物。之后用这种符号来记录自己所管理的事情,把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条。
黄帝知道后非常高兴,就把这种方式在部落里推广开来,后来还推广到其他部落,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使得这些符号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方便记忆和使用,逐渐形成了象形文字体系。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上万年前,就开始在山洞岩壁上画画了,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到了商代,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就是甲骨文,我们现在的文字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过来的,这个连续演变的过程非常清晰,这是说中华文明是没有断续过的有力证据。
顺便说一句,我们汉字是象形字,望文生义,就是看到一个字大体可以猜出什么意思。古埃及的文字也是象形字,但后来失传不用了。现在西方的文字体系基本上是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字母文字体系,是记录发音的符号,跟我们的象形文字完全不同。
03
嫘祖种桑养蚕
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就是大老婆。在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负责制作部落首领们正式穿戴的衣服和帽子。那时候没有什么像样的原料,就割树皮织麻网,再就是用动物的毛皮,但总是不够用,嫘祖为了筹集这些原料日夜操劳,累的病倒了,吃什么东西都没有胃口。
守护嫘祖的女人们为了让她尽快痊愈,想方设法采集特别的果子给她吃。有一天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白色的小果,可是咬不动,就想着煮熟了来给嫘祖吃。可是煮了很久还是咬不动,嫘祖听说后,让她们把白果拿来看。
女人们用细棒搅动时候,发现能抽出白色的细丝线。嫘祖自从看了这些细丝线后,天天都想着这件事,最终想到用这些丝线纺织来做衣服。
就这样,她的病神奇的慢慢好了,就让女人们带她去看采到这种白果的树林和果子。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不是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此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后来就采集桑蚕,缫丝织布,用来制作服装。
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就开始了种桑养蚕的历史。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我是王清斌,让我轻轻的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