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勤而行之《道德经》7-41

勤而行之《道德经》7-41

作者: JIE制 | 来源:发表于2024-04-10 00:05 被阅读0次

欢迎投稿《JIE然不同》-新人作者推文专题

  • 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
    有情&有调即可

你将获得投稿礼物:

  • 80万权重高赞
  • 首充简书会员
投稿专题

三年前小车车推荐牧之野给我,陪伴穿越疫情,也见证了自我成长。

公众号推文良莠不齐,自己也曾兴致勃勃想要日更,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客观的说,在公众号这种比较特殊的平台敢说敢言还是挺需要勇气也需要见地的。

以我自己内心机车的小九九来说,对于普通人,在头条写作心理压力要小很多。既和读者有一定距离感,又与现实工作生活没那么近,恰到好处的距离。

在公众号写作则不同,不是公众人物却一下子要把自己摊开在熟悉的人面前,亲友,客户,来历不明的陌生人。生活和工作的藩篱一下子打开,心理冲击不算小。原本就是公众人物不会有这个烦恼,普通人则头大如瓮。

“表达这个合适吗,客户会怎么看?”
“是不是在无不正业走娱乐路线?”
“要不要把个人想法公之于众?”
“敏感问题,会不会给自己挖坑?”
……

纠结都不够纠结的,全内耗去了。原本就不是写来传诵千古,何苦给自己找罪受,所以简书才是适合我的私家小树洞。

在我的概念里,公众号是公知的另一片战场,是原本就已不必做生活和工作剥离的自媒体人的舞台,偏偏就不适合有正常职业的打工人。我们的朋友圈太复杂,给谁看不给谁看什么时候给自己挖坑都不知道。

所以对牧之野的坦荡直白就更肃然起敬。日更,工作生活摊开在公众眼前,篇篇都在针砭时弊,不引流不带货不卖课,不靠写作赚钱,却操着公众号写作者需要操的心。

口口声声“大道至简”的不算少,真正在生活中践行的极其罕见。

权衡利弊是常态,知行合一反倒是件成本极其高昂的事。

牧之野做到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解】

资质上乘的人一旦懂得了道的规律,就会在日常行为中努力去时刻践行它;资质普通的人接触到道之后,不置可否,道对他来说好像存在又好像完全不存在,既不反对也不遵守,仿佛并未接触过;资质下乘的人听说了道的规律,只会鄙夷嘲笑,一笑而过。如果道的规律没有被不能理解道的深意的人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

所以,立言的人会这样来描述:

清晰的道好像是朦朦胧胧不明晰的,向前的道看起来可能是往后退的,平坦安全的道看起来就像崎岖坎坷充满挑战。

最高的德行像山谷一样幽深包容,清白到极致就像被污染了一样,宽广的胸怀就像缺少了什么一样,是不完整的;建立德行如同懒惰,质朴真实本真的就好像污秽不堪。真正的方正看起来毫无棱角和边界,最厉害的器皿总是直到最后才能完全成型。

声音大到极致是悄然无声,最大的物体反而没有形状,没有边际;大道隐藏在世间不能被定义,难得一见。

只有“道”,善于容纳一切,成就万物。

所有的比喻都是为了描述“道”,但“道”究竟是什么样子?没有办法具体的去描绘道,但一定不会是表面的样子,因为它玄妙异常,不可描述。只有资质较差的人才只看表面,而平平无奇的表面往往与真实的内在大相径庭,所以那些看不清“道”的人才会认为“道”也就是那么回事,甚至非常可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勤而行之《道德经》7-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yg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