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半,新年之际立下的众多flag一个都没有实现。除了长胖和脱发这件事情外,貌似我们的生活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循环着。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明很努力,为什么生活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和我年纪相仿的朋友强子,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毕业才三年的他,目前已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经理了,手底下管理者二十几号人。在上海工作的第二年,他就自己全款买了一辆车,目前正准备在自己的家乡买一套房子。在我们看来,这几乎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年纪轻轻,事业稳定,有房有车。
对于强子这个人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他是一个做事积极有热情,情商高,目标感十足的小伙子。平日里接触之后,就会发现他身上很多的优点,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男青年。
直到上周,我在看完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后,我立刻就明白了,原来朋友的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因为身上具备了好的习惯,正是他不断地坚持好习惯,才造就了现在的他。
一、人人都可成为优秀,只要有这七个习惯
我们之所以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式”。绝大多数普通人从来都没有去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进行过反思和改进。所以,即使我们实际上工作了十年,但那不能被称为“十年的工作经验”,只能说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而已。
因此,在养成七个好习惯之前,我们要记住有“思维定式”的存在,并在每次处理事情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到原来的思维定式当中。
作者在写这七个习惯的时候,还将其进行了分类,分别是:
个人领域:
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
要事第一
人际交往领域: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
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
同时,在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中,作者还提出了“情感账户”这样一个新概念。简而言之,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往大家的“情感账户”存钱或者取钱。如果我们为对方付出了,关心他们,那么我们的账户就有“资金”流进来;反之,伤害、索取就会掏空我们的账户。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大彼此间的认知和信任的范围,不断往里面“存钱”。
二、七个习惯分述
01 积极主动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面说到,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作为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社会的惯性告诉我们,如果你遭遇了什么,那就立即用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吧。不管你是喜悦的、痛苦的、愤怒的还是伤心的状态,只要我们受到了刺激,下意识就会做出这些反应。
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就经常会遇到“路怒症”的情况,当别人用车子故意“别”我们的时候,我们会立即还以颜色,最终的结果要不就是司机下来扭在一起打架,或者出现了碰撞。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这个时候也是积极主动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因为从我们采取“别过去”的那个动作开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错的。
所以,积极主动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要注意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点:
1. 从刺激到反应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选择空间;
2. 把精力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上。
罗斯福夫人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同意。”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把伤害你的权利交给别人的话,他们是没法伤害到我们的自尊和内心。
所以,当我们在路上碰到路怒症的人时,我们不应该直接跟他们对着干,而是选择不抱怨,不理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这才是一个人积极主动的表现。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
02 以终为始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先明确目的,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来行动。史蒂芬·柯维提到“以事业为中心、以金钱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这些都不可取,因为都是不可控的。”
我们每个人其实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不能只想着把船开往有宝藏的地方,还要关注无时无刻不在照亮我们的“灯塔”。
而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我们的人生灯塔,我们应该以此为中心,度过我们的人生,让自己不偏离航向。
03 要事第一
在书里面,作者进行了一个“石子”的游戏。实验者要把大石块、小石子和黄沙装入到一个容器当中去。
如果先装小石子和黄沙,留到最后的大石块就装不进去了。但要是先装大石块,你会发现还有不少的空间可以装石子,甚至还有一些空隙可以倒进黄沙。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有些看上去重要的事情,却未必是最需要解决的;同理,有些看上去不重要的事情,却是我们需要花精力和时间去做的。
比如,大家可以去参考时间管理的四个象限,列出自己短期和长期需要处理的事情,并进行相应的划分。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事情,把他们视为自己的第一要事。
04 双赢思维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博弈。博弈的结果就是一方赢,另一方输。可是,有时候双赢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结果。
当你好不容易攒好了年假,准备带一家人去旅游的时候,妻子却想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回娘家看看。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
牺牲自己,计划泡汤。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但要是违背妻子,后果也难以想象。所以,这个时候夫妻双方就要建立双赢的关系,选择娘家附近的旅游景点,既能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同时妻子也很开心。
如果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就像我们平常说的“买卖不在仁义在”,放弃一次不太满意的合作,不仅可以避免双方的损失,还能留下好印象,促成下一次的合作。
05 知彼解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听到下面的对话:
“唉,这个工作不仅累,钱还少”
“那还等什么?赶紧辞了,等着发年终奖吗?”
“我最近报了一个插花的培训班”
“你还有时间去插花?别浪费钱了。”
......
尽管大家沟通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属于有效沟通。因为有效沟通来源于倾听。
上述的那些行为,包含了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和自以为是四种特征,我们称之为自传式回应。这些回应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有时候,还没等到别人说完问题,我们的大脑就立即有了要说出的话。
破除自传式回应,需要我们学会移情式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只反映此时此刻的情感,引导对方说出感受,而不做评判。从而逐步地让对方说出藏在内心的疑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6 统合综效
遇到分歧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坚持己见,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合适的。如果没有任何一方选择妥协,那么这次沟通基本上也就结束了,也意味着双方的合作没有了。
作者告诉我们,碰到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不要先急着对抗或者妥协,可以在尊重差异(引导对方说出真实的想法)的前提下,调动对方的创意(问他愿不愿意一起设想更好的方法)这样做就实现了双方的创造性合作,从而让所有人都发挥出作用,高效的实现目标。
07 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运用前六个习惯,我们还要在智力,身体,社会和情感以及精神四个层面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
关于智力的建议:多读书,学习新知识,参加课程等;
关于身体的建议:多吃健康食品,坚持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
关于社会和情感的建议:学会培养感情,和他人多保持沟通;
关于精神的建议:给自己留一些思考时间,欣赏优秀的音乐和影视作品等。
作者强调,这四个层面应该共同推进,而不能偏向或者遗漏某一块。当然,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从智力、身体和精神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是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关键。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更是如此,我们会发现那些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身上都有着积极、高效、自律、好学等优秀的习惯。学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将有助于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