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位从事投资行业的90后的朋友小陈咨询我点事情。聊完正事以后,我问小陈,马上中秋节国庆节长假到了,假期打算怎么过?
小陈说,没啥安排,准备加加班,看看报告,手头有几个报告写一下,反正是单身狗,没啥地方去。
小陈是个很上进的人,每天的朋友圈都是鸡汤满满,他努力但充满了焦虑感。几次跟小陈吃饭,他都会充满忧虑的跟我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子。
我每次见小陈,感觉他总是很疲惫的样子。我问他是不是没睡好,他说是啊,睡眠很差,压力太大。
小陈说,2017年大半年过去了,感觉自己没做啥特别大的事情,2017年都过去四分之三了感觉很恐怖,国庆得好好加加班,补补课。
我对小陈说,今天开始,你要学会“罢工”。
现在像小陈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焦虑之中,那么他很难安心把一个事情做好。看起来他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是效率很低,产出很少,没有意义。
这是用身体的疲惫来掩盖战略的缺失。
我观察了下,我身边许多事业很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模式往往也是非常的清晰,简单,张弛有度。比如从昨天开始,他们已经纷纷进入长假模式。
我一个朋友红哥是做投资的。
就在这个星期,红哥与他的朋友们已经提前开启了长假模式,组织了一些好朋友们去欧洲旅游,家庭游。
红哥曾经跟我说过他十多年前的故事。当时他在一家北京投资公司工作,刚入行,全国各地看项目。那时候年轻,非常勤奋,是个项目就飞去看,行程满满。
红哥那时候的常态是,经常当天最早的飞机起飞,白天看完项目,晚上最晚的飞机落地北京。在回程的飞机上把当天的访谈纪要写好。飞机到北京后,那时候没有滴滴打车,时常要排长队打出租车,到家洗漱好睡觉,往往已经三四点,第二天一早又继续上班。
这样持续了大半年以后,红师兄感觉撑不住了。先是身体扛不住,感觉自己未老先衰,越来越不能熬夜,透支的厉害。更重要的是发现这样努力也没什么用,大半年过去,一个好项目没投出去,红哥很迷茫。
这时候,红哥遇到了他人生的贵人,他来了一个新领导张总。张总来了以后,首先不允许红哥随便出差,每次出差之前必须先写出差报告,写出为什么要去当地调研企业的理由。
一开始,红哥不理解,觉得张总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是针对他,故意卡他,不让他跑,不让他出业绩,颇有怨言。张总跟他说,你要做减法,你要记住你的精力是很宝贵的,可去可不去的公司你就不要去,把精力留在必须要去的公司,把他们研究透,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再过了大半年,红哥跟着张总投出了好几个项目,在未来的三年里,这几个项目一半都成功上市。
大家都爱跟着张总出差,又相对轻松,又更容易出成绩。张总如今已经成长为投资圈的一位隐形大咖。外面人看张总,是运气好。
红哥说,连续的成功绝对不是运气。他从张总身上学习到的是,要学会等待足够好的机会,出击的时候全力拿下,一击而中。如果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身心疲惫,他根本就不具备这种等待的心境。
以前红哥跟其他领导出差,能当天回尽量当天回,但是跟了张总以后,他们一起出差,张总很少当天飞机来回。到了一个地方,谈完正事以后,如果有时间,张总都会带他去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爬爬山,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一是休息,二是入世,更了解世情。
张总还有一个简单的原则,每晚到了11点,不管手头的事情有没有做完,必须停下来,洗漱睡觉。他说,即使你要工作,效率也会很低,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都要有效率。最怕的是都是低效。
闲暇时间,张总很爱打高尔夫,可以社交,可以健身,更可以锻炼心境。现在,红哥也爱上了高尔夫,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在国外打高尔夫,把全世界的好球场一个个打过去,他说现在开始明白张总当年的奥秘,真正的机会从来不是跑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给自己足够的精力去思考,才能明白自己要等待的到底是什么。
除了打球之外,红哥说他现在每年他会至少组织两次长假的家庭旅行,也都会组织一群人带家属一起去。他说,旅行放空自己,好好休息,增长见识,陪伴家人,在蓝天大海之下,人的胸怀眼界都会变得开阔,很多事情看的更透更远。
红哥还发现,旅行也是最好的社交方式。在旅行途中,你会与同伴们在十来天里,同吃同喝同行甚至同住,彼此之间会变得非常了解,也会变得很亲密。商业关系的更进一步是,成为亲密的私人关系。当然,选择跟谁一起去的讲究也很大。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是列宁的语录。要休息好,要玩好,也是需要水平。最惨的人是,事情做不好,玩也不会玩,最终什么方面都没爽到,浑浑噩噩,蹉跎一生。
人生是长跑,赢家会是那些懂得控制节奏的人。那些一上来就百米冲刺的人,很容易迅速耗干自己,早早败下阵来。
一年难得有一个长假,又是与中秋在一起,今天开始,好好“罢工”。放空自己,和家人聚聚,好好玩,假期之后回来,冲刺201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再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