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年轻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都焦头烂额,比如:
1.对孩子的命令或者要求几乎做不到
2.不让做的事情越要去做
3.凡事依赖家长,撒娇耍赖成性
………
也许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快乐就好,于是多了宠爱和纵容,殊不知放手也是另一种爱,把眼光放长远也是爱。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对孩子过于苛刻,导致孩子的言行与预想不符;或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身却无法做到。解决办法:
1.放低姿态,让自己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全面了解孩子,再定目标;
2.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把“你去把玩具收拾好”变为“我们一起把玩具摆放整齐”。
第二个问题特别常见,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加不同,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更不用说预测结果。而家长一味的跟孩子强调这不行那不行,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让孩子觉得厌恶,产生逆反情绪。比如:当我的孩子看见别人踩草时,有时会忍不住跟上去,我有意阻止,却得来她从别人学来的一句“我就要踩”。因为在她的眼中,这只是很平常的事,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踩,再加上模仿能力很强,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
解决办法:
1.尽可能不要用“不要怎样”的口吻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命令式的;不要当场批评孩子;
2.事发时可选择转移注意力,不让事情从轻淡变得深刻,私下和孩子讲道理,并用正确的榜样给孩子做示范。
第三个问题经常出现在独生子女及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时间久了,遇事第一时间便是向家长求助,甚至无理取闹。其实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孩子都是掌上明珠,但是我们会变老,我们会有顾不上孩子的一天,我们需要带着孩子看世界,学做人,学处事。
解决办法:
1.当孩子有一天想独立行事的时候,一定要给他机会,家长做最好的裁判或旁观者,当孩子遇到困难了,适时引导;
2.树立规则意识,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太过死板,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包括社会,都需要规则来制约,这样才能守衡。比如:当孩子想看电视时,可以先跟孩子约定观看时间,到了时间就关闭,当孩子遵守了约定就可以奖励孩子,那么我想就不会出现担心孩子近视等问题了;
3.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惩罚是让孩子意识到事情严重性,也是培养孩子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的一种,如果孩子的一生只有鲜花和掌声,那是不完整的。如果有一天到了不得不经历风雨的时候,谁又能替孩子承担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以德服人,愿生活压力大的我们都能履行好为人父母的职责,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碰壁,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