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杀的话题,这是个敏感且令人痛心的字眼。这里我想再深入的说下这个话题,并传递这样的一个信念给大家: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能做的选择一定不只有一种。说到自杀,大家可能更多的会觉得抑郁症的人更容易自杀。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三种人自杀倾向更高:
第一种人:内心极度绝望,觉得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的人。就如上个月溺河身亡的西安交大的博士,他的内心一定是极度绝望的,按照网上的报道他的导师没有兑现,给他承诺的种种机会,让他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再无出头之日。 第二种人,患有抑郁症的人。大家去网上搜搜,因抑郁自杀的人就会有答案。比如去年9月份去世的年轻演员乔任梁。第三种人,是生存压力过大或突发的重大损失,导致他们心理崩溃的人。 如去年12月中信程序员跳楼,因为要被公司裁员,因此而带来的各种巨大压力以至内心崩溃,而选择了轻生。所以并不是抑郁症的人容易自杀,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让人痛心的是,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人,在发展到自杀那一步之前,也是经历了一段斗争期,可是在这段时期内当事人却没有得多足够的心理支持,无论来自身边的人(可能身边人的帮助已经没有作用)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无论是他们自己或者朋友没有意识到这点。我想如果他们曾经遇到的困难不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是当成一个故事说给他们听,让他们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看这些事件,我想以他们一贯的智慧和能力一定会有各种很棒的答案。这个就是叙事疗法会用到的类似策略。目的还是一样,打开他们往常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宽广的注意通道。这些不幸的发生,也折射出了两个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一是人们对获得正常心理疏导和支持的忽视或者是存在某种认识上的误区; 再就是反映出一个人往常具备的很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并不等同于他他们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适应问题时具备的能力; 从而不仅让他们一直所追求的东西成为一场空,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的伤痛。从这些事件里回来,我不仅要问,我们所拼命追求的东西真的是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如果不是,那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能更明白这些,我想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不会发展成为上述的三种人之中的一种。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但是反思可以继续,这也是我一直在通过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反复求证的一个问题。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如同被挟持着而滚滚向前的社会齿轮中跳出来,相对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