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空杯心态

作者: 没想好的东东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3:28 被阅读0次

    “空杯”心态。原来觉得空杯,是不是就忘记原来所有一切认知、体验、感悟,清掉所有的过去,然后重新开始认识当下一切。心里总觉得如果真是这样不够全面,可又不清楚哪里出现理解的偏差。

    直到,今天读了大家关于“空杯”的认识,才豁然开朗。

    空杯不是把过去的所学所知所经历的,全部清空。相反,是把过去知识和经验等等经过萃取压缩。如果将脑比作一个仓库,就是在仓库里清理出一块合适的空间,将内化的知识和信息打包存储好。

    我是小学开始接触写作。直到2018年,系统在社群学习写作。试想如果我还用过去固有认识和定见来学习写作,而不是用现在新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练习和运用,那写作如何会提高和进步呢!

    所以,写作前,需要将原来写作认知打包存好。经过学习后,将原来错误的认识剔除,过时的经验用新知取代,不足的知识用新的理解去丰富。

    所以,空杯不是简单全盘否定和清空过去的所学和所知,而是在整理旧知后,用重新接纳心态,进行学习,然后去芜存菁,令旧知和新知融合形成联结。最后,在不断提高和丰富过程,形成知识体系。

    具体应该践行空杯心态呢?

    01 不要听到第一句,就否定对方

    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老师,或许知识渊博但授课艺术一般。所以很多学生遇到这样老师,一节课乃至几句话,就将对方的课判了死刑。记得有次,我去听一位讲易经的老师的课,老师大概讲了十分钟的课,我就听不下去,碍于朋友相邀,不得不一直听到结束。

    客观讲,这位老师应该是研究过易经的,不过他照本宣科和一些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确实不是我们这些听众能听得懂。所以,我当时虽然在​听,但表现的很不耐烦。

    往后,随着自己知识积累和阅历丰富,虽然我不觉得自己现在很有修养,不过相较于以前自己确实懂得一些空杯心态。每次遇到同样老师试着放空,告诉自己何妨听听对方所述。开始不那么舒服,不过有这样心态后,发现自己一方面获得知识更多,另一方面也很好培养了自己的耐心。

    所以,不要开始就否定一个人或事,因为人和事物的共同作用不佳,也许是自身没有空杯心态。

    02不要先入为主,保持谦虚

    还是以教育为例。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印象不好,那他一切就都不好;如果是怀疑老师的授课能力,那就是对方无论讲什么就都没有兴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老话说明一个道理,人要用发展眼光去看事物变化。俞敏洪,刚留在北大留校任教,他的课是没有学生爱听,于是他就到处听别的老师讲课,向其他老师学习,一段时间后,他的授课水平明显提高。这时候,如果还有学生抱着原来的想法,而没有选他的课,是不是一种损失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俞敏洪到处开讲,他的演讲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一位难得。不要先入为主,要用发展眼光看待人和事发展,保持谦虚,放空心态。

    03 常常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每天自省就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身不足,才能改正,进而提高和进步,一个反省的人才能更好放空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这就是告诉那位来学禅的人,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有“空杯”心态。只有保持放空心态,才能接纳新知和好的经验,反之一位骄傲自满哪怕在学习也只是无用功。

    功夫巨星李小龙曾说过:“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保持空杯心态,才能更好修持,最后获得大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修炼空杯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uz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