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精力管理的你是不是每天生活像打仗,感觉身体被掏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时候好好审视你的精力管理了。
当我们真正学会精力管理之后可能真的也就应了那句话“玩也玩好了,学习工作也没耽误”
1
美国吉姆·洛尔写过一本书,名字是《精力管理》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但是如果真的没时间,那就看下面小玉看完总结出的内容,你一定也会有所收获的。首先给大家强调“重在执行力,重在执行力,重在执行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学习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42岁的罗杰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销售经理,年薪百万。妻子蕾切尔是一名校园心理学家,两人是大学同学,如今结婚15年了。
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孩子——9岁的阿丽莎和7岁的伊莎贝尔。他们住在凤凰城郊区自己设计的独立住宅里,每天的生活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然而现实并没有表面那么美好。
虽然罗杰已经是第4次升职,但上任后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说他的表现大不如前。
骤然加大的工作量、老板的疏离加上行业不景气,让他感到挫败,变得爱发脾气,难于集中精力,曾经源源不断的创意似乎也枯竭了。
家里也好不到哪去。由于两个人都忙于工作,罗杰和妻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已经很久没有以前那种亲密浪漫的感觉了,日常的对话也大多是围绕各种生活琐事:谁接孩子、谁去取干洗的衣服、谁带外卖回家……
两个女儿也不让人省心。大女儿阿丽莎存在轻微的学习障碍,常常觉得自己笨而不愿和同学交往。
小女儿伊莎贝尔目前看起来不错,可每当她想拉着爸爸玩游戏的时候,罗杰总是疲惫得一动不想动,总想办法推脱。
糟糕的还不止这些。最近一次体检,医生告诉罗杰他超重10磅,脂肪含量也偏高,而且高血压、高胆固醇风险很大。需要尽快改变饮食结构,多做运动。
罗杰很努力地维持生活,也想要改变,却总感觉无从下手。
朋友们,当你读到这个故事,是否也像笔者一样产生了共鸣:他的生活不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状态的写照吗?表面完美,又暗藏杀机。
2
看完故事我们再来学习如何进行充分的精力管理。
精力的含义: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四种精力源。
又或者是每个人做事投入度的基础。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全情的投入,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或者高效的完成任务,但是,不可否认,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影响我们表现的诸多因素,如糟糕的老板,恶劣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一个人精力的投入程度会极大的影响其效能的表现。
精力管理模式
那我们基于对精力的管理在这里就有三种主要的模式
第一种,精力管理的日常模式:支出和补充
精力管理的日常模式适合大多数健康人群每天的生活状态。
比如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这便是对精力的支出,那这时候我们就会用睡眠吃饭等来补充精力。就像手机电池没电了需要充电一样,人的精力在不断支出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休息来补充能量。
日常精力的补充方式:活动间隙的短休,和每天睡眠时间的长休。
第二种、精力管理的压力模式:透支和修复
透支身体这个词对现代人来说 再熟悉不过了,如熬夜加班,通宵上网,泡吧,玩手机等等。这种透支是需要将日常储备的经历都调动出来的,如果不能得到尽快的休息恢复,就会很容易生病。
需要通过治疗或者修养才能重新恢复健康
第三节、经历管理的极限模式:储备和衰竭
人的精力会随着使用次数的累积逐渐进入衰竭模式,也就是平时说的老化。不过就像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减少生病也延缓衰老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对精力的构成因素进行适度韧化训练,从而增加精力储备。
3
精力管理的意义
敌视休息、压力瘾等直线型生活模式容易引发过劳死
其实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我们过得是一种敌视休息的直线型生活:平时工作时间超长极少休息;即使放假也日程满满。这种拼命透支体力和脑力,又不及时补充和恢复的模式容易让人变得焦躁,易怒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劳逸结合,规律作息的律动生活模式才是最自然的节奏。
这种规律作息的律动模式包括短休息和长休息两种模式。短休息就是 在工作中不是进行小憩,避免疲劳状况。长休息则是每天保持7-8小时时间的睡眠,让身体的到较好的恢复和精力的补充。
4
精力管理四原则
精力金字塔:精力管理四要素
我们的精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能量。这四种能量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为了保持最佳状态我们必须管理好这四种精力。
身体的——可通过呼吸、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式调节。
情感的——可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即认知与接纳,与他人的亲密互动和常规的人际交往。
思想的——可通过接纳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精神的——他是一个最深层次的价值观,不受外界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坚持信念自我牺牲在所不惜,所以就要做到 尊重自己。
钟摆式运动,周期性补充精力
想要精力充沛,就要学会有规律的消耗和补充精力,就像李大钊说的“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突破舒适区,提高承受力
“凡不能摧毁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这是尼采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只是 给肌肉施加一般的压力,力量根本得不到增强。要提高承受力就必须突破舒适区,然后在恢复的过程中成长,我们要像运动员一样系统的训练自己。
养成习惯模式,做出真正的改变
俗话说,知道不如做到,做到不如习惯,习惯不如有效。改变并非易事,学完精力管理的理论和原理,我们必须将其固化下来,形成程序化的习惯模式,运用于实践。
5
精力管理训练
首先请大家拿出纸笔回答以下5个问题,分别从1到10进行打分。
每天早晨上班时你的兴奋度是多少?
享受做事的乐趣,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事情本身而非它带来的回报?
你认为自己对价值取向负有多大的责任?
你如何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投入程度打分?是什么阻碍了你的表现?
你的工作表现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的价值观,是否符合自我构想?
如果五道题的总分达到45分以上,说明你拥有强烈的人生目标。如果总分在35分以下,那么你的生活需要有所改变了。
1.明确目标
人生目标:探寻你的使命和意义
人生目标要符合三个要求:积极地、发自内心的和超越个人的。
当使命感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他就成为了生命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
消极的目标充满防备心理,由身体或者心理的威胁而诞生。它容易耗尽精力,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荷尔蒙,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正如“法乎其上,则得其中;发乎其中,则得其下;发乎其下,则无所得”消极的目标和没有目标没有两样。
外在动机反映了我们因对某事物的不满足而产生的欲望——金钱、权利、认同感、社会地位等。内在动机源于我们对事物本身的兴趣。研究表明源于内在动机而生活的人,表现的更幸福,更自信。
树立从满足自我需求到超越个人利益的目标,虽然实现个人名利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人们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有底线的。反而,人们为价值信仰而不顾生命抛弃一切的案例是不胜枚举的。
言行一致:让行为符合价值观
价值观是终极的行动指南。但是不付诸实践,价值观也只是一句空话。说一套做一套不只是伪善的表现,更是任何的断层和失调。体现在行为中的价值观才是美德。
2.正视现实
防御系统:可以否认和逃避现实
古希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认识你自己。
自我欺骗往往在潜意识中进行,为人们带来短期的安慰和长期的恶果。为逃避那些难以接受的事实,我们会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欺骗自己以维护自我形象,或自我设想中的形象。药物和酒精能暂时压下不适的感觉,创造出一切相安无事的假象。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统。
麻木是其中之一,即不论现实如何糟糕,我自心如止水。
找借口也是一种常见的抵抗事实的手段,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影射是另一种更加阴暗的自我防卫,将自己难于承认的冲动归结于他人身上。
另外,为任何事情做最坏的打算也属于扭曲事实的一种,此时我们眼中的“事实”是透过狭隘的悲观镜头看到的情景。
过度补偿——将不被接受的情感和贪婪转化为过度慷慨——是一种较为积极的防卫方式,可其背后的负面冲动依然存在。
我们必须认识到事实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才算认清了事实。曾忽视或否认的一切,终将追上我们,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正视现实:诚实开放的看待自己
收集事实
调整心态
诚实开放的看待自己
“我们只有满怀震惊的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看到我们希望成为想象中的自己,才算迈向个人生活现实的第一步”
——爱德华·惠特蒙
3.付诸行动
要有良好仪式习惯
仪式习惯为何重要?
仪式习惯的作用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有三个作用:首先,它确保精力有效地用在当下的任务上;其次,它能够减少行为对主观意愿和自律的依赖;最后,它还能将价值观和目标感转化为行动,通过日常行为表现,并强化我们最为看重的事物。
仪式习惯最重要的角色是确保精力在消耗和更新之间达到有效平衡。
为了保持仪式习惯的活力,我们需要平衡。
6
仪式习惯如何养成?
为了确保持久的变革,我们需要养成一系列积极地仪式习惯。
准确规划:明确时间和具体行为
例如,每天早上起来后都执行同一套流程:刷牙、洗脸,然后到书桌前打开台灯,翻开书开始阅读。这种提前规划好的准确性能够帮助我们顶着压力完成任务,也有利于我们将习惯和价值观联系起来。
事前准备:将负面表达转换成正面行为。
例如,如果不想暴饮暴食,你的事前准备可以是“如果我感到了甜点的诱惑,我就去吃一点 水果”
这些是钱准备刚开始可能很难做到,可是如果能持续的可以练习,便会慢慢变成习惯,成为一种自发反应。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次完成一项重大改变 从量变到质变。
很多人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会一下设定好几个要完成的任务,如,早睡早起,健身,吃早餐等等。做着做着就放弃了。这是由于制定目标时一次性制定的太多,超过了个人意愿和自律的能力范围。
在这里就建议,循序渐进,由浅深入,一次只关注一项重大变化,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
基本训练:规划方式和记录进展
在养成新仪式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平时还可以做些什么练习增加成功的概率呢?
规划方式,就是每天设定养成习惯的任务,重复预想,明确目标,设定自己相应的行为。这也就是给自己绘制一张行进路线图。有了地图,不再彷徨,也可提醒自己朝目标行进。
记录进展,然后进行行为自查,找出实际和计划的差距。
每天晚上核查自己一天的表现是否完全遵守计划。你可以在你的床头放一张每日自查表,睡前在上面打钩画叉就可以了。每天自检有助于把握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了解完以上内容之后,你可以拿出纸笔写下你对以下6个问题的回答,并制订改善计划,将今天的知识付诸实践噢。
a.身体方面的日常习惯——饮食、锻炼、睡眠、平衡压力——如何有助于你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b.你的情感回应方式在所有情况下如何符合你的价值观?在工作中与在家里是否程度不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c.睡眠、饮食、锻炼习惯如何影响你可调动的精力?
d.你有多少负面精力消耗在了自我防御上——沮丧、愤怒、恐惧、怨恨和嫉妒?反之,你有多少正面精力投入在成长和产出上?
e.你消耗了多少精力为超出你掌控的事担心、沮丧并试图影响它们?
f.你是否明智且高效地投资了你的精力?
有效的管理精力,从现在开始吧,比如说·····要吃蛋糕之前,先吃个馒头。哈哈。
早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