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无味,真水无香,真味是淡,真心无尘,至情至性,至真至纯,茶禅一味。这是一种去掉刻意雕饰,返璞归真的淡然处世的人生境界。
水,谦卑但不卑微。虽然总是往低处流,但它有着远大的抱负,有着海的容量,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的气势。水,平淡但不平庸,它并不浑浑噩噩,过得且过;而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完成生生不息的循环,按自己的韵律,或低吟浅唱或激越高歌自己的人生;可以洁白如雪,可以晶莹若露,可以静若处子,可以动若脱兔。水,无色亦无味,清透淡然,但并不浅薄,它有着清澈见底的质朴,也有着静水深流的睿智与豁达。
若水人生,怀着最谦卑而又最广阔的胸襟,包罗世界万象。面对坎坷示之以韧,面对无奈安之以宽,面对名利置之以淡,面对成功应之以谦,面对失败处之以强。如此,坚韧,宽心,淡泊,谦卑,坚强,滋养了格局,淡泊了人生。若水人生,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观雪的淡然人生态度;是一颗透析世情,了悟人生智慧,世事无常皆有常的平常心;是一种怡然自得,洒脱超逸的境界。
我们为生活奔波,免不了接触形形式式的人或事,有时候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千方百计地尽可能包装自己,期待提升自身价值,随着年龄的成长,包装的层数越来越多,到后来,发现我已经不是我,那是何等的迷惘。其实,最好的包装是维系本色,也即是一层层去除包装,拾起遗失的初心,还原本真自我。
当一个平凡的人并不难,难的是大智若愚,将高明归于平凡,褪尽浮华,重现质朴,难的是摒弃所有绚丽的画纸,只保留素描的那一桢。道家认为“见素抱朴”是人生至境。“素”,纯洁,干净,无任何污点,若白绢,若白莲,若白梅。“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见素抱朴乃灵气飘逸之意象,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浑然天成,任何刻意雕饰都有损灵气。
信息社会的节奏太快,人们的步履太匆忙,生活在紧张与焦虑的重压之下的人们已经很难品味到“静”之清宁与奇妙,各种浮躁,各种沽名钓誉,难寻宁日。正是如此,便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各种时代综合症随之出现,愈演愈烈,恶性循环。于是很多人向往晋代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但是我们毕竟活在现世,活在当下,太多的责任负于肩上,抛却一切去寻一方净土归隐并不可取。东方塑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境界真高,心有梅松竹,清风自来,闲云野鹤皆可觅;心若如莲,何处惹尘埃?亦无需刻意寻一幽林泉野径归隐。只要一个人拥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无论身处何境,也能体会到源于内心深处的清宁。
“When we were
small,happiness was a simple thing.After we have grown up,simplicity is a very
happy thing.”(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这个句子道出了多少历经沧桑的人之心声。童年时,我们的梦是五彩缤纷的;青春年少,我们的梦是满树盛开的繁花;步入中年,我们的梦便会逐步褪去色彩,趋于素淡,趋于简单的勾勒。把所有的繁复,归成水样简淡。过一份简单的生活,即使是柴米油盐的琐碎,一粥一饭的家常,也要在寻常的日子里,拾得一份涓涓细流的柔婉,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透着暖。当我们在寻常的日子里,过得舒心,过得自在随意,了悟悲欢离合皆有定的时候;当我们用心去体验每一份播种的希望,每一份收获的喜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浮躁的心渐渐趋于平静,生命,便多了几分从容自在,多了几分宁静祥和的禅意。
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显现。“人之初,性本善”。童心无邪,性本洁来还洁去,保持生命的天然本色,以本色示人,唤醒本真个性,拥有一颗无尘的心,以这份初心来待人接物,不存私心杂念,不尔虞我诈,不随波逐流,以一份温良淳朴的修养,从容面对这个世界纷杂。还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朴民风,拾回人心的真纯。
质朴,似白纸,如初婴,若原木,若清水,是这个世界的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如莲之圣洁,如草之凝翠,如花之绽放,如树般苍劲。这是心的召唤,是本性所为而无他。“出淤泥而不染”足见环境并不可以真正决定一个人心境,若你修心养性,近墨也不黑,永远保持一份纯洁质朴的初心,这才是极致人生。
若水人生,淡定从容,是闲看云舒云卷,花开花落的心境。守得住初心,守得住清欢,“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烦恼、忧愁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乱花迷人眼,唯有淡定质朴能度我一生。生活本该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