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年8月份总结

2024年8月份总结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8-31 04:13 被阅读0次
总结仍然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阅读,一部分诵唱,阅读部分自然是朗读文字的书籍,诵唱部分指在全民某app上朗诵和唱歌的内容(同时我也把阅读录音文件上传到app上,这个上传部分也就写在了诵唱部分)。可是,渐渐地我发现,阅读时,我常常进行一个录音的保存,朗读书籍本身也就和“诵唱”联系了起来,不得不说,这种联系是一种造化之神奇。
这是一本关于戒掉手机的书‖如侵立删 福克纳‖如侵立删 截图书架‖如侵立删

一、阅读部分

从八月份开始,我似乎又找到一个音频存储的好地方,那就是把所有音频分享到某微视频号。虽然它叫视频号,却也有音频功能。8月份主要阅读的几本书有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全集》、潘光旦翻译霭理士著的《性心理学》、盛唐的《变态心理学》、《鲁迅全集(共21册)》、柏拉图《理想国(经典译林版)》、周欣悦的《我们身边的金钱心理学》、《弘一法师全集》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封面截图‖如侵立删 八月份录音阅读部分截图‖如侵立删 想重读《红楼梦》‖如侵立删

1.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全集》,一共15部,有两百多万字。之前,由于在火车上不方便录音阅读,我就默读了看了三天,“一目十行”,看得也就特别快,乃至把第七部《基地与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都看了一大半。

后来,下了火车,仍然继续录音阅读,接着上次第五部的地方继续阅读,于是,便有一种重读的感觉。截止8月30日,我终于完成了第五部《迈向基地》(Forward the Foundation)的阅读。8月31日新开第六部《基地边缘》(Foundation's Edge)的阅读,完成第一章“议员”部分。

本月的某一次阅读《银河帝国全集》时(28号,参考上面的截图),竟然花了我七个多小时。一口气阅读七个小时,也算是最长的一次录音阅读,这是我这辈子最长的录音阅读,读完之后,第二天,我都不想读一个字了,乃至任何东西都不想读。正所谓过犹不及,尽管热爱阅读,但也不要再干这种愚蠢的事情了,颇有一种读伤了的感觉。

我记得,母亲大人,常常引以为傲和津津乐道的一件事,那就是说我大约十岁那年,他们给我炖了一锅红烧肉,一口气让我吃了三大碗红烧肉,最后,把我吃伤了,许多年都不敢吃肉。一直到我毕业多年后,我才敢慢慢吃红烧肉。这次吃伤红烧肉事件,和阅读一口气七个小时,其实性质一样,都是过犹不及的案例。

最近,我在西藏避暑时,有一家“点点快餐店”,店里常常只有红烧肉可卖,有时候爬山回来,我终于敢大口吃红烧肉,不再有那种犯恶心和厌恶的感觉,大约10岁那年给带来的阴影,终于从我脑海终拔除了。

我可不希望,阅读成为我的阴影事件,下次阅读,还是要稍微控制一下,不能因为某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去拖延时间。那天之所以读那么长,竟然只是想把第五部给读完它,没有任何其他理由。

西藏避暑完后,下一步我要去哪里呢?十有八九那就是去金陵,那天在拉萨人民广场路过,看到一家店名字很有趣,古朴又现代,它叫“金陵印象”,做的古色古香又现代感十足,我也没有进去逛。但是,从此“金陵印象”总是在我脑海挥之不去,那既然如此,不如计划去金陵,看看那个六朝古都去。

对于《银河全集》,我应该是写了不少读书笔记的,粗略统计,有如下几篇:

今天重读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全集》

从银河帝国想到近现代几百年中国历史

阅懂《银河帝国》,憧憬未来

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说起

《平生不读刘慈欣,读尽科幻都是零》

心平气和继续阅读

银河帝国的衰亡不可逆转

霭理士心理学书籍插图‖如侵立删 书籍插图‖如侵立删 八月份录音阅读截图‖如侵立删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2.潘光旦翻译霭理士著的《性心理学》,这部书共有52万字,我几乎也是读到了尾声。由于某些共知的原因,也不好在这里大讲特讲。总之,它是一部推荐青少年的启蒙读物,必须是青春期乃至更大年龄的孩子,小朋友读之无益处,十有八九是读不懂的。

这是一本简介人性和人体的艺术书籍,潘先生用他高超的翻译水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食色香味的世界,值得推荐每一位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当然了,我一再强调,如果有一点点古文基础,那将更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毕竟潘光旦先生,把中国很多古籍内容,也都引用来作为一个参照,进行对比来论证。不过,哪怕不懂文言文也无所谓,对整体的阅读影响不太大。

截止月底,我已经读完了正文部分,开始阅读到附录部分,附录共有三章,已经完成第一章“性的教育”阅读,共有25节,已经读到附录第二章“性的道德”中的第二节“道德的定义和分类”(31号又多读了两节),其中第二章一共20节,第三章有关于“中国文献中hemosexuality举例”只有5节。如果每次1—1.5小时,大约还用10次左右的阅读,我们就能完成所有的阅读了。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四个月读的内容‖如侵立删 书籍目录‖如侵立删

3.盛唐的《变态心理学》,这部书一共11.9万字,实际上我们总共也没读它几次。毕竟它太过于简单和笼统了,绝不是霭理士所写的《性心理学》那种系统全面的书籍可比的,也就只能做一个最初的启蒙和入门。

八月份,我总共也就只读了三次,每次半个多小时不等,涵盖的内容却很多,譬如各种心理异常各种障碍等等。

这本书只能算作是心理学入门书籍,不建议对心理学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看,想学习心理学或者说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不妨把它作为入门读物,倒是也很不错。它不会给你讲各种艰深的理论,只是举例和说明,能够帮助我们去正确又清晰地辨别各种心理问题。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部分录音阅读截图‖如侵立删 唐妈妈和唐君的吃饭聊天‖如侵立删

4.《鲁迅全集(共21册)》,这部书太长了,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读完的,所以,读他我是没有给自己任何任务的,没有阅读负担和压力。反正,慢慢读,哪怕读他一两年也无所谓。

《全集》一共有138万字,算是鲁迅先生最经典的思想精华,需要慢慢品读,我从今年三月份开始阅读,大概已经读了四五十次,我也没有仔细计算。不过,每一篇都能让我咀嚼良久,品味出当下与之对应的某些类似的现象,这真是一次愉快有心又戚戚的阅读。

直到阅读第二册《呐喊》的时候,我才有意识开始给阅读编号码,所以第一册《朝花夕拾》部分的阅读,我只是给它编了一个《朝花夕拾》目录。

既然从第二册开始,我尝试做一个整体《全集》目录,那么单册的目录我们就没法标明了,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想要全集目录,就不好再编一个分册的目录。

八月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阅读《故事新编》,这对于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与启发。鲁迅先生对神话传说的描写非常的细腻与智慧,但也并不是面面俱到,他的文字有几分古朴,却也有瑕疵与纰漏,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鲁迅是民国时代人物,不可能知道几千年前的具体故事情节,他也只能根据历史知识去演绎推理。

下一篇小说就是要阅读他的名篇《祝福》了,这一篇我记得以前读过,但是如今却也忘记得七七八八了,有必要认真又仔细地读一遍了,很期待这篇旧文的重读。经典的文字,读再多遍也不为多,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鲁迅的文字,就是这样的经典传奇。

封面截图‖如侵立删 录音记录‖如侵立删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5.柏拉图《理想国(经典译林版)》,这个版本一共22.5万字,总共有10卷,导读部分张竹明先生写得很棒,翻译也就马马虎虎凑合读,认真静下心来,还是能够理解和得到很多启发的。

然而,我不推荐这一部《理想国》给青少年朋友,没有社会上的多年摸爬滚打,这部书还真是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啊!想当年,我是读着读着就犯困。

全书几乎都在辩论,很像是一本辩论集,能够很好地表述苏格拉底思想光辉的书籍,自然也表达了作者柏拉图的一个伟大的理想——追寻伟大的正义和善良。

读西哲的一个麻烦就是,我们中国人老是记不住那么长的一串名字,所以,这就给阅读带来了困扰和麻烦。

比如,书中和苏格拉底辩论的有好几个人,我们便不得不一遍一遍地记忆他们长长的名字,比如阿里斯同之子格劳孔、克法洛斯之子玻勒马霍斯、玻勒马霍斯的兄弟吕西阿斯和欧若得摩、卡克冬地方的色拉叙马霍斯、派尼亚地方的哈曼提得斯,阿里斯托纽摩斯之子克勒托丰,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尼客阿斯之子尼克拉托斯等等。这里面涉及到十多个人了,也就是阿里斯同、格劳孔、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吕西阿斯、欧若得摩、色拉叙马霍斯、哈曼提得斯,阿里斯托纽摩斯、克勒托丰、尼客阿斯、尼克拉托斯和阿得曼托斯。

这些名字还只是前三卷涉及到的人物,我还只是看到第三卷,何况还有后面的七卷啊,简直就是已经让人晕头转向了。

只不过,既然要细细阅读,那就不能着急,特别是这种西哲的书籍,更加急不得,快不得,也只能慢慢读,慢慢理解,读完柏拉图的《理想国》,我还想阅读一本杨绛先生翻译的《裴多》。杨绛在译介苏格拉底临刑前与弟子的谈话录——《斐多》这本书中,她提到:“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这个学习一种处于死的状态,我感觉很重要。人生已经度过了数十个春秋,怕死和不畏死,始终是困扰我的矛盾问题,也许从阅读《裴多》中,我能获得某种启发和顿悟智慧,也说不定。

阅读《理想国》是很有趣的一次思想之旅,看到数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们坐而谈玄,颇有种看西晋南北朝时代文人的谈玄说古,不管是片面的还是偏激的合理的说法,都能给我些许感悟和快乐。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录音阅读记录‖如侵立删 西藏吃的红烧肉

6.周欣悦的《我们身边的金钱心理学》,一共20万字,作者是浙大教授。我就很是怀疑书籍内容,可能都是她的学生编辑好了,周教授仅仅只是做一个把关修改的过程,毕竟作为导师那是很忙的,她哪有时间去一点点去查阅文件资料呢?

但是,这本书仍然读来很有趣。毕竟,题目本身就很吸引人了。这本书还是看到萱萱在读,我就跑去下载了读,可惜,我也读得断断续续,四个月来,我竟然只读了六次,每次20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不等,八月份读了三次,一次是8月11日,一次是8月15日小日子头上纪念日这天。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打岔了,8月15日这天才读了二十多分钟。最后一次阅读是8月30日,读了大约一个半小时。

大概率,我这个人仍然对金钱不太感冒,没有挣钱的欲望,所以这才没有多大的动力,也就读起来断断续续,一个月也难读那么两次。仔细回顾自己过往,我之所以对金钱不感兴趣,也是对老妈的一种反抗和不满。

似乎,我妈越是把钱看得重和斤斤计较,我就越是视金钱如粪土,对金钱没有丝毫欲望,我似乎完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当然很不好,我明意识还是知道的,所以,我也就跑来下载阅读,准备慢慢把它读完,尽管很困难。

但是,哪怕我读了再多的金钱心理学,挣钱一本通等等,那也是枉然,因为从潜意识里,我就对金钱这个东西反感和抵触,我当然就永远挣不到大钱,既然如此,我干嘛还要读这本书呢?

阅读这本书,一来可能就是萱萱的影响,二来可能是想平衡一下我这个厌恶金钱的心理吧,最后,开卷总有益,读任何一本书都没有坏处!

暂时阅读到第一章第15节(已完成),30日完成的就是第14-15两节,内容分别是“14 贫穷限制想象力,有钱会限制'视力'”和“15 '口红经济'的励志理由”,有钱人确实更加的“目中无人”。

不论是《双城记》的贵族侯爵,马车当街压死穷人的孩子,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扔出车窗一枚金币,大概这位侯爵认为穷人的孩子,给他一枚金币绰绰有余能够抵命,视人命如儿戏;又或者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家迪亚兹(Dietze)和诺尔斯(Knowles)做的心理学实验,乃至西北大学的亚当·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和他的合作者曾经做过一个“额头画E”的实验,都显示富人们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非常自我,乃至忽略穷人。

至于第15节关于口红经济的讨论,也非常有意思。里面说,越是经济危机,我们的女生越是喜欢打扮自己。不同的研究小组,竟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德州基督大学的心理学家希尔(Hill)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解释,猜测“经济危机时,女性觉得自己需要加强魅力,来获得经济支持”。这就好比,人类最初在非洲大草原上也遇到过“经济危机”——旱季,漂亮的女性原始人,才能获得男性原始人的保护,并获得足够食物。

然而,来自博科尼大学的内特查耶娃(Netchaeva)教授和美国圣母大学的里斯(Rees)教授,以及哈佛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埃特考夫(Etcoff)教授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现代不是非洲大草原了,女性早就走出家门,走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不再是依赖男性才能生存。所以,女性愿意花钱在打扮上,那是为了投资自己,不见得一定是取悦男人,而是表达自信和增强自己的职业魅力,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所以,这第15节有关于口红经济的讨论,特别有意思,不同的性别做同一个研究,它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更倾向于相信第二种说法,取悦男人仅仅是少部分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性别几乎平等的条件下,女性定是为了增加职位竞争力而已。而那个说什么非洲大草原的团队,十有八九是个男性团队,把男人的自负感和虚荣心表达得非常露骨。

弘一法师‖如侵立删 录音阅读记录‖如侵立删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7.《弘一法师全集》,这本书也是读了好几个月。从最初的一读能坚持两三个小时,到八月份全月也就读了三次,每次大约也就1小时左右。

《全集》共计36.7万字,然而很多是用文言文写成,我们就不得不减缓速度来阅读,我边读边给出一个合理的白话文解释,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速度,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相当于,我已经读了20次的《弘一法师全集》,然而内容可能也就读了四万字左右,平均下来,每次也就读了2500字,这个字数相对来说已经很少了。同样是书籍,20次左右的阅读,我都能把30万字的《杨绛传》给读完了。

我们刚刚读完第三章“大师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其中的“圆觉经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题记”这样一节,不妨我们摘录这节内容,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弘一法师的文字,如下:

圭峰宗密禅师行愿品钞云:“发菩提心者,谓菩提是听求果德,即无上菩提。”心是现前能求之心。以发是求菩提之心,故名发菩提心也。或可若提名觉,即觉察觉晤也。谓了诸烦恼过患,不起放逸,达本心源,慧光内烛也。以起是心,故名发菩提心。

是不是,不太好理解呢?他这里给我们讲了一个何为“菩提心”,这里面,弘一法师给我们解释了三个方面,一个是“能求之心”,一个是菩提觉,觉察觉悟,最后,还有一个就是“了诸烦恼过患,不起放逸,达本心源,慧光内烛”。

前面两个意思很好理解,最后一个有点难懂,所谓“了诸烦恼过患”,就是了却各种烦恼祸事过失,而“不起放逸”大约指的是“不去升起一种放纵安逸的心态”,“达本心源”,直达心头本来的根源,“慧光内烛”,大约是指智慧的光芒四射,好像内心这个精神烛火一样,这最后是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

所以,这个菩提心,既是能求之心,还是一种觉悟一种觉察,更是一种了却种种烦恼,不生放纵安逸,直达内心本源的智慧,仿佛心灵的烛火一样,光芒万丈。

65岁的弗洛伊德照片‖如侵立删 录音阅读 来自书籍截图‖如侵立删

8.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黄越翻译),有关于这本书的阅读,可谓耗时日久,从今年的四月份清明节那天就尝试阅读,没想到没读进去,只好作罢。

直到几天前,我又一次做高中考试的梦,我实在是被这个考试梦折磨得很难以安宁,于是我又开始来尝试阅读。痛定思痛,2024年8月31号,我仍然是先阅读我们古代先民所综合的那本《周公解梦》,实际上以前我完整读过一遍《周公解梦》,对于解我现实的梦仍然是毫无头绪,这次,我竟然鬼使神差又来读它。

读着序言的《周公解梦诗》,诗歌倒是朗朗上口,如下:

夜有纷纷梦 神魂预吉凶
庄周虚化蝶 吕望兆飞熊
丁固生松贵 江海得笔聪
黄粱巫峡事 非此莫能穷

什么意思呢?大致是说,我们夜晚有各种各样的梦境大乱斗,神灵魂魄都有一定的预示吉凶的功能,庄周梦到自己虚化成为一只蝴蝶,分不清究竟是自己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周文王梦到飞天的熊兽,预兆着即将得到能人姜太公,三国时的丁固梦到一株松树长在自己肚皮上,预示着丁固将升官得高位,南朝江淹梦到一只五彩神笔,预示着他从此聪慧无比,终成一代文豪;穷书生卢某枕黄粱一梦享尽荣华富贵,楚怀王梦到和巫山神女爱情缠绵,一时引为传奇故事等等,除了这些,我们又哪里是说得穷尽梦的传奇呢?

接着,我读着第一章有关于“天地日月星辰”,读完也毫无感觉。十多分钟后,我打开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看了对弗洛伊德的介绍,也是迷迷糊糊,并无有太多感触。三十多分钟后,实在读不下去,只好再次弃读。并被阅读带入午睡的梦中。

然而醒来后,什么也记不住。好像自己并没有做梦,一片模糊和浮云惨淡。下午,我继续阅读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全集》系列的第六本《基地边缘》(Foundation's Edge),读完第一章的“议员”后,虽然仅仅读了一个小时,却又把我的阅读热情给激发了。

于是,接着我又一连读了两小时的霭理士著潘光旦翻译的《性心理学》,这才正式开始挑战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的五点。

这次,我又来从头开始阅读这块“硬骨头”,我明明是非常想读的一本书,却是每次都被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困难所阻挠,这一次我终于是阅读非常成功。

这一次,我大约进行了80分钟的阅读,感觉非常地成功和有收获,我从各个版本的序言开始阅读,都是弗洛伊德在不同的时期写的出版序言。有原版1900年写的序言,有第二版1908年夏写于Bcrchtesgaden的序言,这个版本序言,弗洛伊德还特意把1896年父亲去世后的另一个反应,拿出来进行分析讨论,这毕竟是弗洛伊德一生最重要的事件,也是弗洛伊德认为的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大的创伤,这些关于父亡的感想和反应,可以参考《弗洛伊德全集:第五十封信》。

还有1911年春,弗洛伊德于维也纳写了第三版的序言,以及1929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写的第八版序言,这一版本竟然把栾克增加的两章节给删除了,这两节内容分别是“梦与创造性写作”和“梦与神话”,我不太清楚具体的删除内容。但是,我在第二章的阅读中发现,其中引用诗人席勒写给朋友书信内容,很显然就是有关“创造性写作”,原文如下:

如果参照我们伟大的诗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所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文学的基本创作也正需此种类似的功夫。在他与哥尔纳(Korner)的通信中(感谢Otto Rank的整理,才有这份信件的发现),席勒对一位抱怨着自己缺乏创作力的朋友作了如下的回答:“就我看来,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抱怨,完全归咎于你的理智加在你的想象力之上的这种限制,这儿我将提出一份观察,并举一比喻来说明。如果理智对那已经涌入大门的意念仍要作太严格的检查,那便扼杀了心灵创作的一面。也许就单一的一个意念而言,它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是极端荒唐的,但跟随着而来的几个意念,却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也许虽然几个意念都是一样地荒谬,但合在一起却成了一个甚具意义的连锁。理智其实无法批判所有的意念,除非它能先把所有的涌现于心头的意念一一保留,然后再统筹作一番比较批判。就我看来,一个充满创作力的心灵,能把理智由大门的警卫哨上撤回来,好让所有意念自由地、毫无限制地涌入,而后再就整体作一番检查。你的那份可贵的批判力(或者你自己要称它作什么),就因为无法容忍所有创造者心灵的那股短暂的纷乱,而扼杀了灵感的泉涌。这份容忍功夫的深浅,也就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与一般梦者的分野。因此,你之所以发现毫无灵感,实在都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意念批判得太早、太严格。”(1878年12月1日的信。)

但是,弗洛伊德用在这里,倒不是用来描写如何创造性写作,他是用来做一个证明,证明我们内心里对自己的一个批判与自我的否定,对于潜意识的发挥有着巨大的阻力,使得我们的“意念”没办法浮到意识层面。所以,常常就是,入睡前的各种松弛感,某些意念很容易转化为幻像,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梦境。

再就是最后一个序言,也即是1931年3月15日,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写下的英文第三修订版本的序言。这个序言非常短,但是仍有一句话特别让人记忆深刻,也就是“顿悟感许多人都有,不过一生中只会有一次。”

不管弗洛伊德说得对不对,反正我好像还没有收获顿悟的感觉。这人生唯一一次顿悟感,我仍然没有收到,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收到这种顿悟感,只不过既然它一生也就那么一次,想必十分难得和宝贵,那就慢慢和耐心等吧!

刀郎演唱会截图‖如侵立删 歌曲截图‖如侵立删 斯卡堡集市‖如侵立删

二、诵唱部分

从八月份开始,我开始把许多阅读的录音放在全民app上,的确是存储的好地方。当然为了备份一份,我还把录音阅读的内容发到某微短视频号上,这样多了一个地方存储,也就多了一个备份。

除了录音的阅读,那就是在全民上唱歌和朗诵了。全民截止到8月31日共有2530-2123=407首,八月份有407首(包括唱歌和朗诵阅读等等)。粗略统计如下:

阅读:潘光旦译霭理士著《性心理学》(共计13次),分别为2,4,5,35-37,39-44。

阅读: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全集》(共计6次),分别是6,11,17,22,44,45。

阅读:武志红《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1次),也即是1

阅读:沙法丽博士《父母的觉醒》(共21次),分别是1-21

阅读:《费米讲演录》(共4次),分别是1-4

阅读:罗银胜《精装版杨绛传》(共14次),分别是16-18,9-14,5-7,1-2,

阅读:杨绛先生长篇小说《洗澡》(共11次),分别是1-11

朗诵:《赛里木湖》(共12次)

朗诵:《寒星The Cold Star》(双鱼阅读)(共6次)

朗诵:《长恨歌》(白居易)(共3次)

朗诵:《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共3次)

朗诵:《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孤灯》《落叶》《定风波》《同学情》《中元节寄语》《青藏高原印象》《我的南方与北方》《最深的孤独》《学会低调独处 更真实》《你可曾读懂岁月》《顿悟》《清明节的雨》(各1次,共14次)

朗诵:《一本书A Book》(双鱼阅读)(共4次)

朗诵:《你是我一见如故的远方》(共3次)

朗诵:《我的南方与北方》(共2次)

朗诵:《我喜欢盛夏的黄昏》(共5次)

朗诵:《做一个淡淡的女子》《共2次》

唱歌:郑少秋《从不放弃》(共11次)

唱歌:《Scarbourough Fair》(共11次)

唱歌:《Right Here Waiting》(共11次)

唱歌:《吴哥窟(深情版)》(共15次)

唱歌:《姑娘别哭泣(艾北版)》(共9次)

唱歌:《影子说》(共18次)

唱歌:《无赖》(共2次)

唱歌:张国荣《有谁共鸣》(共8次)

唱歌:李克勤《辜负你的情》(共20次)

唱歌:《You Raise Me Up》(共9次)

唱歌:《You are My Sunshine》(共2次)

唱歌:《Casablanca》(共4次)

唱歌:《take Me to Your Heart》(共18次)

唱歌:《Take me Home,Country Road》(共5次)

唱歌:《Five Hundred Miles》(共9次)

唱歌:Linkin Park《New Divide》(共6次)

唱歌:Linkin Park《In The End》(共3次)

唱歌:Linkin Park《Numb》、《留什么给你》(粤语版)、刀郎《2022年的第一场雪》、刀郎《手心里的温柔》、黄家驹《情人》、《容易受伤的女人》、《双星情歌》(各1次,共7次)

唱歌:《Betrayal》(共4次)

唱歌:《我不后悔》(共3次)

唱歌:《一天一天等下去》(粤语)(共6次)

唱歌:蔡枫华《倩影》(共4次)

唱歌:刀郎《西海情歌》(共3次)

唱歌:Westlife 《My Love》(共3次)

唱歌:宇桐非《感动天感动地》(共8次)

唱歌:林峰《爱在记忆中找你》(共6次)

唱歌:《暂别离》(粤语,国文版为《听心》)(共11次)

唱歌:《听心》(对应的同一个曲调的粤语版本就叫《暂别离》)(共2次)

唱歌:《似是故人来》(粤语)(共10次)

唱歌:《顺流逆流》(粤语)(共2次)

唱歌:张学友粤语《只想一生跟你走》(共4次)

唱歌:张国荣粤语《沉默是金》(共3次)

唱歌:Beyond粤语《海阔天空》(共2次)

唱歌:《新鸳鸯蝴蝶梦》(共2次)

唱歌:水木年华《一生有你》(共3次)

唱歌:罗志祥《灰色空间》(共3次)

唱歌:《第一次》(共2次)

唱歌:《喜欢你》(共3次)

唱歌:黑龙《七月初七》(共2次)

唱歌:《你是我唯一的执着》(共5次)

唱歌:水木年华《爱上你我很快乐》(共3次)…………

余者不计,大部分统计清楚了,自然也有些纰漏。前面的分类有三种,分别是“阅读”、“朗诵”和“唱歌”,区别就是“阅读”是我主动上传的录音文件,都是录音阅读;而“朗诵”则是app自带的曲目,都有背景音乐,而“阅读”是没有背景音乐的,纯粹就是现场录音,有的场景甚至在大马路上,有些背景噪音也就在所难免,当然,有时候我唱歌时,也在大马路上。

最后,“唱歌”当然就是纯粹的app上自带的歌曲,八月份还新学了几首歌,比如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虽然是老歌,以前也听过,但是不太会唱,这次我一句句把它学会了,还有李克勤的《辜负你的情》,也是老歌新学。然而像《影子说》《姑娘别哭泣》等,也是新学的歌曲,应该不太老旧。

至于说像《左手指月》《天际》《卜卦》《奢香夫人》《诺言》《My Stupid Heart》等等,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红火的歌曲,常常也听到大家都在唱,听多了也能哼两句,虽也想学一学,但是总不愿意去追这个时髦,大概我是不太喜欢赶趟蹭这个“红歌”(当红歌曲)的。

再比如《可能》《大不了》《成都》等等热门歌曲,我是会唱的,似乎八月份也没怎么唱这些热门歌曲。半年前,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一首现实主义歌曲《有人》,突然又想唱,但又似乎忘记了曲调,八月份虽然尝试唱,但总也唱不好。9月份,我打算好好听几遍,复习一下估计又会唱了。

《有人》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很有意思,和程响的《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两者所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可能》还是在歌唱爱情,《有人》则是在揭露红尘,表达概叹,给人一种鲜明的对照感。

暂且把《有人》歌词分享如下:

《有人》演唱:赵钶
编曲:关天天
有人浪迹江湖,有人寒窗苦读
有人阿谀奉承,有人早已麻木
有人嫌贫爱富,有人唯利是图
有人精打细算,有人满不在乎
他们,竖起了耳朵猜喜怒,咧开了笑脸躲城府
不过想在平凡世界里找宝物,才会哭着笑着装糊涂
有人家财万贯却还失声痛哭
有人身无分文却也活的舒服
有人入不敷出半杯酒便再无贪图
有人换了张脸企图脱颖而出
有人躲躲藏藏不想引人注目
有人狰狞面目却还装得衣冠楚楚
有人爱的盲目,有人有眼无珠
有人付之全部,有人一文不出
有人强求幸福,有人庆幸孤独
有人撞破头颅,有人原地踟蹰
我们,瞪大了眼睛猜世故,磨尖了牙齿学谈吐
不过想在平凡世界里找宝物,才会哭着笑着装糊涂
有人家财万贯却还失声痛哭
有人身无分文却也活的舒服
有人入不敷出半杯酒便再无贪图
有人换了张脸企图脱颖而出
有人躲躲藏藏不想引人注目
有人狰狞面目却还装的衣冠楚楚
有人爬上高楼大厦一跃而死
只为让亏欠他的人吃场人命官司
落下时才看见楼里多少难以启齿
有人白天笑脸迎人附炎趋势
只为半夜酒后含泪说的雄心壮志
醒来时再继续对着生活咬牙切齿,日复一日,却不自知
多年后老人看着来时路
有人悔不当初,有人难得糊涂
有人感慨万千,说你我,不过一把土
制作人:关天天
吉他:关天天、李得
弦乐: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大提琴 solo:张平
鼓手:祁大伟
伴唱:俞建明
混音:刘城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年8月份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xw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