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乌台诗案”中的苏轼

“乌台诗案”中的苏轼

作者: 蕙宁长公主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0:20 被阅读0次

    “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对于大文豪苏轼来说,公元1079年注定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在这之前的他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之后的他则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1079年,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卷入了其中,几乎丢掉了性命。这一年,成为了苏轼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他的人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黄州成为了“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谪的流放地,夜深人静的夜晚,苏轼常常会想起那段充满辛酸的往事。

    一、祸起萧墙。

    春光明媚的三月间,在徐州任上的苏轼,接到了朝廷让他去湖州,担任知州的调令。得知了苏轼要离开徐州的消息,当地的官员决定在黄楼为苏轼设宴饯行。酒席间,大家纷纷请苏轼留诗作为纪念。苏轼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欣然赋诗。

    酒席中有一位叫李先的人,早就耳闻了苏轼的“诗、书、画”三绝。他看到苏轼一口气写了四首诗,便想乘此机会,想请苏轼画幅画。这个李先是御史中丞李定的儿子,是一个狂妄自负的纨绔子弟。苏轼向来讨厌这种人,以酒醉为由,拒绝了他。

    这让一向被奉承惯了的李先,感到了非常气愤,骂骂咧咧地拂袖而去。性格爽朗的苏轼对于此事,并没有放在了心上。

    苏轼来到了湖州,按照官员到任的程序,写谢恩表呈报朝廷。令苏轼没有料到的是,一份普通的谢恩表,将给他的生活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李先回到京城,在父亲李定的面前,将苏轼怠慢他的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李定气得大发雷霆。还有一件事,他心一直记恨着苏轼,和李定的出生有关。

    原来,李定的生母是他父亲的侍妾。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被他父亲嫁给了别人。李定长大当官后,他的生母去世了,他没有上报朝廷回家丁忧。这件事传开后,大家都背后议论李定不孝。他觉得非常的难堪,因为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

    当时的京城,有一个叫朱寿冒的人,生母也是侍妾,与母亲失散五十多年。而朱寿冒放弃了官职,四处寻找自己的母亲,最后,母子终于团聚了。因为朱寿冒的至孝,朝廷给他升了官,很多人写诗赞美他。其中有个叫钱明逸的文人,将诗收集起来,请苏轼帮忙作序。

    苏轼欣然答应了,经过苏轼的作序,这份诗集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这让李定感到不舒服,他觉得苏轼是借机嘲笑自己,心里非常嫉恨他。

    当他看到苏轼的谢恩表时,他觉得报复苏就的机会来了。报恩表中的“难陪新进”四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他兴奋不己,找来了自己的两个死党舒亶与何正臣。经过一番密谋,他们决定利用苏轼的诗集,把那些嘲讽朝廷官员的诗收集起来,向皇帝上奏弹劾苏轼。

    在湖州的苏轼,依然是君子坦荡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落入了小人的罗网之中。李定他们轮番地在宋神宗面前进谗言,诽谤、弹劾苏轼反对皇帝。宋神宗看到李定他们收集的苏轼的诗文,终于大怒,命令李定督办苏轼的案子。

    拿到了皇帝尚方宝剑的李定,禁不住心花怒放,马上命令去湖州抓捕苏轼。

    二、苏轼入狱

    此时的苏轼到湖州才三个月,还不知道朝廷已经派人来抓自己了。当他得知自己即将被捕的消息后,并没有慌张。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罪行,他只是担心家中的妻儿老小,自己离开了,他们怎么办,这让苏轼心中充满了忧虑。

    到了京城后,苏轼马上被投入了御史台。因为御史台周围很多的古树,树上栖息着很多的乌鸦,而那些御史的服饰也是一身的黑颜色,所以,御史台被称俗为“乌台”。

    李定作为主审官员,开始审问苏轼了。看着堂下落魄疲惫不堪的苏轼,他心中得意万分。他拿出了所谓的罪证。苏轼看到所谓的罪证,不过就是自己的几卷诗文而已,他不由得放下了心。面对李定的审问,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显得更加自在了。

    李定气疯了,拿出了他的杀手锏,这是一首苏轼的诗作《咏桧》。他一口咬定诗中的末句“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是借“蛰龙”来嘲讽皇帝,诬陷苏轼有不臣之心,要苏轼招供。

    李定为了置苏轼于死地,派人四处去搜集罪证,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苏轼的家中除了书,还是书。无奈之下的李定,将苏轼在狱中整理的诗文诠释,当作了给苏轼定罪的证据,给苏轼安上了“不臣之心,叛逆之实,以诗文辱君枉法”的罪名。

    苏轼一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王安石,尽管在政见上,苏轼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但是,王安石为人正直,有真正的君子之风,他和苏轼彼此之间是互相敬重的。王安石听说了苏轼的事情后,马上给宋神宗上疏,劝他不要杀苏轼。

    在一些朝臣的反对下,甚至连宫中的太皇太后,在临死之前,再三叮嘱宋神宗不能杀苏轼。宋神宗最终赦免了苏轼,从轻发落,将他贬为了黄州团练副使。

    受到这场“乌台诗案”牵连的人,多达二十多人。不过,他们都很高兴,因为苏轼终于能活下来了。而苏轼自己,则在狱中度过一百三十多天,几次三番濒临死亡的边缘,尽管遭到了小人的暗算,总算是活下来了。

    苏轼在官差的押送下,向南方的黄州走去,也走向了自己的豁达坦然的人生之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台诗案”中的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jr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