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是写怎么说话大道理,但是今早发生的这个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事件发生经过:
早上参加某个会议时,领导做出了一份方案,召集包括我在内的团队开会落实方案上的内容。但方案上没有某位成员的名字。
等领导布置任务差不多时,该成员用不太友好的语气提出:
某成员:领导,这份方案上没有我的名字,是不是我就不用参与其中?
领导:因为你3月要去参加比赛,所以没有安排你的名字。但你作为我们团队成员,要一起参与的。
某成员:那我也不用参加这个会议了吧?
领导:你作为团队之一,肯定要参与啊。教师会议全体老师也要参与啊。
某成员:反正我等会也有课,然后就不爽的玩起手机。
在这段气氛尴尬紧张的对话里,作为旁观者的我,有一番感触:
一个成年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是一种修炼。
但我也很佩服这个成员,当着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不爽之处,这是一种勇气。换做是我,我不敢,我承认我自己怂。
突然发现自己能从身边每时每刻发生的对话中,觉知到好处与坏处。
李欣频在创意之旅书中提到:“凡事要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去看,这是创意人的一种表现。”
刚发生的对话,换做是我,真的没有勇气如此尖锐的提出自己的不满之处。我很佩服这位成员,但是我佩服不代表我赞同她的做法。我觉得她提出的时候并不是带着一种中性态度提出的,她的语气基调决定了她带着不满的情绪宣泄,这让在座的人暴露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如果是一个稳重的成年人,他足够勇气表达自己的态度的话,是否可以中性态度对待?
无论如何,别人的例子,可以成为我的参考教材,好好反思自己,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是你的话该如何恰当得体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重回简书
2018.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