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学期期末,我们班的家委彦淇妈妈,在我的推荐之下,在书店买了很多畅销书放到班级书柜里。语文科代表邱子涵一把书整理好放在书柜里面,好多书就被同学们陆续借走了。鲁迅传、李清照等书籍却还在书柜里被冷落着,其实能理解,毕竟孩子们对名家兴趣度真的不是很高,回忆我自己读初中的时候,对名著、名家确实也不太感兴趣。开始对名家名师感兴趣,也是工作以后。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一本书,同学们争分夺秒的阅读!因为只要我一进班级,捧着那本书的人都是不一样,甚至一下课俩个同学捧着同一本书,头靠着头,挤着看。这本书就是《摆渡人》!
《摆渡人》为什么能让同学们着迷呢?我猜想原因大概就是以下几种了吧。
第一种:《摆渡人》的切入点很有神秘感,这正是青少年时期猎奇心理的一种体现。多观察你会发现,初中生特别爱看悬疑小说,剧情丰富的小说。他们不太会去筛选描写是否细腻,能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情节。而《摆渡人》的情节开篇就引人入胜,情节紧凑。书中讲述的是一个15岁的少女迪伦,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在她15岁时,终于与父亲取得联系,说服母亲之后,自己一人坐上了见父亲的火车,结果火车在经过隧道时发生意外,主人公迪伦在黑暗中走出隧道,看到了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男生,起初以为男孩也是幸存者,结果却得知自己已经死亡,而男孩是自己的灵魂摆渡人。摆渡人负责引导她穿过恶魔众多的荒原,护她周全,送她到安全的“天堂”。他们在荒原里,共同与恶魔做斗争,情节丰富,曲折离奇。这大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因为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角度太神秘了,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孩子们从没想过,原来人死后,灵魂是依然存活的。
第二个原因:青少年正是青春期萌动的时候,对异性有一点渴望,期待爱情的出现,对感情会有一点好奇。所以这本书里的情感也会吸引这些青春期的少年。主人公迪伦和她的摆渡人有感情线,而这个感情线非常纯洁,就是纯爱,没有物质,没有闲言碎语,只有他们俩个自己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历经磨难之后的感悟。迪伦在她的摆渡人的保护下,被恶魔撕裂过,中伤过,但她的摆渡人一直都在保护她。本来保护一个灵魂让这个灵魂安然走过恶魔巨多的荒原是摆渡人的职责,但安抚灵魂,同情灵魂的遭遇却是摆渡人不必做的事,而崔斯坦却会同情迪伦,心疼迪伦,仿佛是一个爱人在为自己的心上人的痛苦而痛苦。同时,在平安到达目的地之后,迪伦发现她的摆渡人没办法穿过荒原,所以迪伦冒着灵魂会灰飞烟灭的风险,想尽一切办法返回了荒原,在没有摆渡人的保护下,重返荒原,与恶魔做斗争,等待着与她的摆渡人重逢,试图冲破命运的枷锁,结果在迪伦的勇敢下,她带着摆渡人回到了她去世时的火车上,灵魂回归到肉身,同时也把摆渡人的命运给改写了,摆渡人到不了天堂,但和女主人公回到了人间,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男主和女主在隧道口相视而笑,彼此心神领会,他们都用爱和勇气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第三个原因:全文的细节描写和画面感非常强,可以让富有想象力的同学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自己的灵魂正在被摆渡人引导。这种感觉应该是很奇妙的,仿佛迪伦和她的摆渡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眼前,他们为爱付出,为爱勇敢前行,勇敢与恶魔搏斗的画面都一一呈现在自己眼前,是一种震撼人心的体验。
第四个原因:全文不复杂,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就俩个主人公。线索非常清晰,这非常对的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太复杂的人物关系,会分散同学们的阅读精力,导致没有兴趣继续阅读,而摆渡人人物关系很简单,这样学生不容易分心,可以一口气看完。
第五个原因:主人公勇敢挑战命运的不公,逆天改命的倔强会让同学们佩服。迪伦明明已经渡过了荒原,却冒着生命危险为了自己的摆渡人,为了爱情重新回到荒原,引导着她的摆渡人回到她的世界。这种逆天改命的勇气和倔强是最能让青少年热血沸腾的,因为每个青少年心中应该都藏着一颗改命的心。
这本书确实挺吸引人的,至少据我观察,这本书在班级里的流通率非常高,我所说的这几个吸引孩子们的原因也并非完全贴和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但不得不说,这部小说所传递的正能量,勇气与爱,是青少年所应该体会和感悟的,如果你是我们班的家长,最近苦于没有话题和孩子们聊,不妨看看这本书,说不定会有话题可以探讨!每个人看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的,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喜欢阅读,喜欢上一个又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