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在乡中--中篇

家在乡中--中篇

作者: 玉米豆浆关东煮 | 来源:发表于2020-05-09 10:13 被阅读0次

这段记忆从2008年到2014年,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毕业。它的基调在我心里是灰色的,记不起来有什么很开心的事情发生,能记起来的都令现在写文章的我感到沉重和压抑。很多心结可能就是这个阶段留下的,找不到出口。我回想了一下,能让我记忆犹新、突然闪现的几个片段:初中走读时某个晚上自行车锁的钥匙丢了,就一路提着车屁股回家;初中毕业拿到成绩的那天,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女孩子,轻快地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东边的南北向马路上;高中时中午回宿舍吃泡面,住在上铺,每次都不好意思坐下铺同学的床位,隔壁同学在讨论着昨天新买的言情小说;高中某假期又哭又生气地拼命要离开家去县城上辅导班;某天早上起来感觉气氛怪异,找不到爸妈,坐在院子里唱凤凰传奇,想不通那时候小小的我竟能一下背上三分之一袋的猪饲料去喂猪......我不相信有孩子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家,那你还叛逆个什么劲儿呢?

搬家的时候我没有参与,似乎很快,后街老家我甚至都没有看最后一眼,某天回家的时候就变换了场景。孩子总是喜欢新奇的,很多年之后才会记起来要怀旧。我们家很大,大到在那一片感觉自己家就是地主豪宅,坐南朝北,北边就是村庄最后面的大马路。大门口有两棵栽上撑门面的槐树,一个大铁门,三扇带防盗门的木门。台阶下面到大马路的范围全部是平整的水泥台,雨过后总会被冲刷地异常干净,是停车、乘凉、晒小麦花生地好地方。木门后面自西向东是“堂屋”、“储物间”以及“饲料存储间”,堂屋里面两个卧室,我的一间靠院子,爸妈一间靠马路,一个大客厅,旧式的电视、录音机和电视柜,新式的冰箱、茶几和沙发。堂屋往南依次是冬天的饭厅、厨房、卧室和洗手间,正对东面是一排空置的房子,偶尔会有公鸡站在屋顶平房的角上打个鸣,再傲娇地跳到旁边的杨树叉上飞到地面。院子里储物间两边还有两棵大的桂花树,对面一块矩形的园子,栽着一些花花草草,还有为了方便吃而栽种的韭菜大葱。再往南有铁门拦着,里面是整整齐齐的四排猪圈,还有一个狗窝;南墙上一个小门,这个门是锈坏了,竟然还能上锁,推开门就是一片果园,爸妈在里面栽大樱桃小樱桃,后来都是母亲在管理,空闲的地方都被栽上果树,像杏桃李、苹果、山楂、梨子、柿子,但凡是适宜种植的水果我基本上都能在当季吃到最天然新鲜的,这一片果园从南墙一直通到南边通往菜地的路。以前不觉得自己家大,因为没有比较的概念,就觉得那是我的家,正常的家,而已!我现在细想想我们家真的算豪华的了,需要的能有的一概不缺,日子应该过的很滋润才对啊!

夏天的晚上会坐在院子里乘凉吃饭,看着壁虎在厨房门口正上方的白炽灯周围来来回回试探,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说不要去惹它们,它们是益虫,能吃夏天的蚊虫,被抓的时候会断尾巴,还会往你眼睛里撒尿......直到现在我也没打算去搞明白真假,把这些话奉为圭臬,信条一样地遵守着,一半害怕,一半敬重!吃过晚饭会抱着凉席攀着楼梯间到平房乘凉,一般就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偶尔在平房上喊几个熟悉的邻居来聊天。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个时候的生活,我总感觉我宁静的生活被打乱了,过路的车和行人来来往往,到后来东边楼房建筑越发放肆,似乎连平房上的星星都没有以前亮了,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车尘。爸爸很好客,只要他在家,几乎每天都会有酒场,家里面的客人一波接一波,我总会被指使去街里买凉菜,或者去饭店里拿已经预定的菜。要不是我能从中拿到“回扣”,我才不会去那是假的,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尤其是爸爸的话,从不敢不听的。他不算是个严厉苛刻的父亲,只是在家人面前不太会开玩笑或者闲聊,在我眼里他一直很高大,永远对我寄予厚望。他总是聪明、好客、有长远眼光而且很善良,我的母亲勤劳勇敢,永远有耐心和好脾气,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是很幸福的那一个,除了犯原则性的错误,从小没怎么挨过打,挨骂好像也很少。我没有比较的概念,尤其到初高中叛逆的时候总是对父母充满了苛刻的挑剔,但他们总是尽可能满足我的无理要求,对于我的小错误也很睿智地故意视而不见,我的自我意识总是那么强烈,他们越是不说,我越是内疚,时间久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我自己就慢慢改掉了。这是我后来回想的时候觉得比较神奇的地方,也会因此而感叹自己父母的开明和睿智。

在大环境下,这段时间是处在家乡从贫穷慢慢走向富裕的过渡时期。为什么说父亲有长远的眼光,因为之前在后街的时候父亲就看准了后面经济开发会在东边建造楼房,政府会占地赔偿,建筑工人吃饭住宿也是个潜在的商机。于是父亲在东边买了一块很大的地皮,开始浩浩荡荡地搞建筑。那段时间家里工人吃饭,母亲忙着炒菜做饭,父母也要干建筑活儿,平静的生活就从那个时候被打破了。没用多久那边就起来了一片屋架子,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妈妈经常会带着我去那边临时搭的小床上睡觉,就为了看护建筑材料。过了一两年,后街老家被父亲低价卖了,因为建造房子需要周转资金,也为此爸妈意见不合大吵一架。

搬到新房子里,离小学的学校远了,我要骑自行车上下学,离以前熟悉的邻居和儿时的玩伴远了,除了同学的陪伴,那个时候的我有些孤独,在那个大院子里住了七八年,我跟旁边的邻居也没有多熟悉,经常会想念以前邻居凑在一起打牌的时光,暗黄的白炽灯下面说说笑笑,灶台边还有我们几个小孩子玩弹珠做游戏。我想,母亲大概也会时常想念吧,只是她从来不说。这个大院子,就像是从海的一岸渡到另一岸的大船,这一路用了七八年时间。大船时常随着海浪的拍打而起起伏伏,气象不佳的时候会听见海风呼啸,阳光明媚的时候也能看到海鸥飞过,我们是要从一个安定的地方寻找另一个地方安家,这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大一的时候寒假回家过年,那个大院子已经还原成一片高低不平的黄土地,后面还稀稀拉拉看得见几棵樱桃树。大年初一,我扶着喝醉的父亲从那里走过,父亲站在那片黄土上略带哭腔对我说,这里以前是咱的家。我知道他很难受,但我更责怪他时常的醉酒。时隔多年我回想起那个场景才渐渐明白父亲当时内心的情感变化,那个地方父亲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从他的三十岁到四十岁,那个地方发生了太多的事,父亲的人生也在那个地方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人到中年回想自己年轻时候拼搏的岁月,那种感觉我明白是复杂和沉重,却是缺少阅历的我暂时很难体会到的。写到这里,我早已经泪流满面,文字一个一个被敲打在电脑屏幕上,我会更加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大时代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甘于向命运妥协,折腾了大半辈子,我们之间仍然有难以开解的矛盾,这也是我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时常会想自己对于这些的无能为力,我也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很多东西我只想自己一个人想明白,只有当我自己想明白的时候我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

在那条大船里发生了很多事,发生在从我的年少无知到渐谙世事,虽然飘摇,但那也是我的家啊!

相关文章

  • 家在乡中--中篇

    这段记忆从2008年到2014年,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毕业。它的基调在我心里是灰色的,记不起来有什么很开心的事情发生...

  • 家在乡中--上篇

    最近准备复试,向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你的家乡带给你什么样的品质?写到此处我才真的第一次思考这个问...

  • 家在乡中--完结篇

    印象中,小老弟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搬到楼上住了,应该得有七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小卖部开在地下室里。记得幼儿园...

  • 鬼乡(中篇悬疑小说)

    Chapter 1 2018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阿兰一个人枯坐在单身公寓里的沙发上,身上披着一条毛毯,手里捧着一杯热...

  • 家 乡

    家 乡 张粝森 厌倦了市井繁华的声色犬马 见惯了凡尘世间的冷暖潮夕 可我甘愿...

  • 家,乡

    1 这周回了趟家 逛了一圈 似乎找不到比较好的写生点 于是乎就有了下面这幅画 虽然画得挺简单的 虽然画得也不是很像...

  • 家.乡

    故乡有情 他乡有家 抚慰愁绪 根植天涯

  • 家 乡

    虽然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但由于亲人们的逐渐疏离,自己往往是难得回一次老家。前几天,老家的表叔打电话来邀请我们一家...

  • 家·乡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无论身在何方,家永远是最温暖的皈依。我的老家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有狗吠蝉鸣相伴,...

  • 家 乡

    一条即熟悉又陌生的路,细小支流,寂然流淌出我情有独钟的捷径,小路尽头的母校已不是我脑海中的模样,时过境迁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在乡中--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mh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