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孩子的“孩子王”的前半生(我父亲)
吕律著
说说我的父亲。我父亲1946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农村。是四个姐弟中最小的。也是四个姐弟中唯一一个上了大学的。我爷爷在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去世,听我父母说是因为在稻田里感染了血吸虫病,在那个年代这是个不治之症。奶奶从小天足,是能干的家庭妇女,
爷爷的去世让这个本就贫苦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贫穷。两个姑姑和一个大爷(伯父)不得不很早就参加工作,养家。尽管奶奶家很贫困,但是奶奶知道,读书很重要。所以就支持最小的儿子——我父亲读书。
我父亲刻苦学习,在文革前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算是文革前的最后一批统考大学生。据我父亲说,就是因为家境太苦,才放弃了更好的学校,上了有补助的师范学校。学的专业是地理。
我母亲在吉林省吉林市上中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后来上山下乡,没有继续读书。后来姥姥姥爷跟随迁往内陆的工厂举家迁往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县内陆三线工厂。虽然我母亲后来考了统计学单科的专科文凭,学工业管理,但是毕竟不是正式的全日制大学。所以也是遗憾。
我父亲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去了最贫困的地方西海固的固原县当中学地理老师。在固原,和我母亲认识,结婚,生了我和我妹妹两个女儿。正是因为从小深知读书的不易,所以我父母在花钱买书杂志和报纸上非常舍得花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