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321第20篇 论苏氏分层教学

20210321第20篇 论苏氏分层教学

作者: Anna_d5a4 | 来源:发表于2021-03-21 15:47 被阅读0次

            经常听到有些人喜欢开玩笑用“这个人很抽象”、“这个人很具体”来形容一些处理问题不那么常规化的人。苏氏明确提出“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在苏氏看来,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和体力劳动一样,都是不一样的,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学生对事物领会、理解并记住的快,能持久和牢固地保持;而有些学生的脑力劳动则完全是按另一种方式进行的:教材领会得很慢,知识记忆得不持久、不牢固。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对之机械地搬用一切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 5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 3 分就是很大的成功。

            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每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比如我所带的五年级的学生,不是所有11岁的孩子都能达到五年级水平和掌握五年级的的知识,有些孩子可能在六年级的时候才会突然感慨:“哦,五年级的那道题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需要判断用什么途径、要多久和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学生才能达到大纲规定的水平,如何发挥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取得成绩的喜悦,从而充分地肯定自己,建立自己的尊严。针对这个问题,苏氏提出了分层教学。

            他以帕夫雷什中学雷萨克数学课堂分组教学为例,向我们展示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组,成绩最好的学生。他们除了完成大纲要求内容,还应该选择一些超出大纲的材料,这些材料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到不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作业。第二组,是勤奋努力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出色地完成任务需要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关于这些学生教师是这样描述的。以勤劳和埋头苦干取胜,获得成绩是因为他们勤奋和顽强。第三组学生可以不需要帮助能自己解决中等难度的习题。但复杂的习题有时不会做。帮助这些学生学习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第四组学生理解和做习题都很缓慢。他们在一堂课上比第二、第三组学生可能少做一半或三分之二的习题,但对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催促。第五组是个别学生,他们不能解答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专门为他们选一些能使他们取得哪怕成绩不大的习题。

          这些学生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能使学生因取得成绩而感到喜悦的脑力劳动,其结果总是使才能得到发展。

          进行分层教学后,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都有一个有能力达到的学习目标,每个人也都在为这个努力着,就像苏氏所以说每个人都笼罩着智力的灵感。

            在数学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计划,但未来得及实施。

    一、根据学生成绩分层

            首先,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分层的前提。根据五年级数学大纲的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策略。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分层:

          A层(86-100分):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

          B层(70-85分):数学基础中等,思维能力一般。

          C层(70分以下):数学基础差,思维能力弱。

            老师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

            A层: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外,提出更高要求。推荐他们去阅读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通过资料了解一些解技巧,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微课自学本学期所有内容,要求进行一题多解,发散思维。遇到经典题,互相出题,举一反三。单元结束后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建立知识框架。

            B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课后独立完成课本习题以及配套资料。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会进行知识的迁移。

            C层:掌握课堂讲解的例题和一些基本概念,会做基础题,会简单的应用,计算能力逐渐提高。作业进行面批。成绩争取达到及格。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A层:优生要拔尖,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让他们做小老师或者小组组长,在自己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帮助其他的中等生或者是后进生,让他们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给别人讲解题目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层:针对中等生主要以培优为主,要求他们做到“四会”:会说、会教、会思考、会总结。在一个班级里,其实最多的就是中等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不能灵活运用,稍复杂一点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头脑中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说理、教后进生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C层:针对后进生,他以鼓励为主。要求他们从基础题做起,学会做课本上最基础的练习题,然后鼓励他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方法。由最开始的“不会做、不敢说”转变成“会做、想做、敢做、敢说”。

          四、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保证。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A层: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促使他们更加乐于助人。

          B层: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又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

            总之学生都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学生前进中最大的动力。

            五、作业分层,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孩子都获得学会数学的成就感,从而保持他们的兴趣。

          A组:经典习题加课外延展类作业或一些操作实践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B组:选择性地完成制定基础题,可挑战A组题目,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

          C组:减轻题量,以最基础的题为主,要求高质量完成,遇到困难由A组帮助其解决。

            分层教学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在互勉、互助、互爱中共同进步。但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强调不管在哪个组,只要把本组任务高质量完成就是最优秀的。这些小组不能是固定不变的,部分学生在得到巨大进步后可以调整至更高层次的组别内。总之,在分层教学中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兴趣,学会做题,建立自信,成就自我,使其才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的初衷与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321第20篇 论苏氏分层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mn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