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后觉得“什么都想学,不然做不了这世界的主角”。似乎学不好就无法拯救世界了。看到比自己厉害的觉得不过如此,只要自己愿意也可以做得好,于是便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由此获得的好处是可塑性强、积极、进取、热情;看到比自己逊色的便嗤之以鼻,一副唯我独尊和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实在令人作呕。
三十岁后觉得“什么都要早,除了死不要早”。于是不分场合不分人物不分轻重,只要想说的想做的,除了没想到的都赶紧去做了。虽说拿到一些好处,但也不可避免地得罪和做错了一些事情,便被朋友贴上了“急性子、有勇无谋、口不择言、浅薄、片面……”之类的标签,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就是浮于表面的莽夫一个。
四十岁后觉得“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才是适合的”。这是一个跃迁式的具有哲学思维的进步,能做到这点意味着需要清晰的知道自身的内外客观事实,不能只是以自己为主角,不能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去冲动做事。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进阶到这种认识,看来成长得太慢了,幸好一切还不晚。
如此看来,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需要用十年的时间去积淀去学习,才能使自己愈加成熟和通透。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正如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杨绛先生说过,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最后分享一则小故事:话说有一头驴和一头马出身同一家农戶。长大后,马遇到唐僧随他去西天取经,驴就在家里拉磨。
有一天,马西天取经回来。
驴对马说:你随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十万八千里,太辛苦了…。
马对驴说:你在家每天蒙上眼睛地拉磨,日积月累同样有十万八千里的路程,我们看到的经历到的难道一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