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个对文字并不是很感兴趣的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投入到写作的呢?
在我起初的认知里,文字是一种死物,刻板严肃冰冷,这也许是跟老师不定时抽查默写和罚抄机制有关。它的拼音,笔画,含义……这都是需要牢牢掌握的。在文字的使用上,不可否认,它是鲜活的。
字是单单的小个体,词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个体走到了一起,句是或大或小的集体,而由字、词、句构成的文章,则是一个大宗祖或者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它不是单薄的平面,它是立体的建筑,具有多种风格。
第一次“纯享受”地“搭房子”,好像是由于接受不了一个故事的结尾太具悲观色彩,便将其故意抹消掉,自己来构思出快乐的结局,记忆时而中断,便用笔字字书写下来,这个过程中,我很快乐,很开心,很满足,觉得自己好像第一次抚育子女的新手妈妈,内心的喜悦感动,无法言表。自此,我虽算不上钟爱上创作,但对其是比较敏感特殊的。在那之后,我写过很多,它们都是零碎的,无法拼凑,因为我只是修改了别人的“房子”,自己却没有独立的。于是,《初雪》和《清歌录》应运而生,它们完全是由自己一笔一画搭建起来的,它们是由自己创作出来的世界,这种感动与起初不同,即使最后它们并没有获得它人的认可,但它们仍旧是我宝贵的“孩子”。
初中阶段的历史老师曾说,经典的作品离不开悲剧的结尾,喜剧看后只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心灵波动,悲剧才能震撼到你的灵魂深处。虽然这的确是有根据的,但我还是无法完全认同。我属于乐观主义者,见不得伤心眼泪离别痛惜,这许是文学创作的大忌,一部值得认可的作品即使是在平淡地叙述中也是要有丰富的情感流露,而情感是复杂的,它有五味,酸甜苦辣咸,时常混杂在一起。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自知自己是多么的稚嫩。我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大多都还只是纸上谈兵。我没有华美绚丽的辞藻,成熟的文风,我只是写心中所想,表达心中所愿,在创作中彻底释放自己。我将自己代入到笔下的角色中,将自己的天性发挥地淋漓尽致,做我想做的,甚至是现实中自己不敢的。愿自己的创作没有终点,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