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至“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为第二小节,有关商代的历史问题,事关女娲、尧、舜、吴国等等。
在第一、第二小节,作者对传说中的人和事,诸如女岐、鲧、禹、舜帝家事、启、后羿、简狄、伊尹等等人物与神话传说的怀疑中,隐藏了诗人的爱憎之情感。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至“易之以百两,卒无禄?”为第三小节,是对周代历史至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进一步对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或史实中的人物提出许多问题,涉及人物如舜、桀、汤、纣、比干、文王、武王、昭王、穆王……好似都是历史中实实在在的人物了,作者对这些,这些人物所在的当时的历史的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也是他对历史的一个总结性的描述,算是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对楚国当时的政治现实,提出了一些问题的质疑与抨击。
第三部分就是从“薄暮雷电”至“忠名弥彰”,一共17句,8个问题。主要是个人的一些感慨。
觉得如果是做学问的话,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有诸子百家,感觉那时候的学术氛围特别好,当时也有很多新的学说,如老子的有生于无,不是被认为是宇宙物质的起源学吗?墨子的小孔成像原理不就是光学与机械学的研究吗?庄子记载了各派学说,列子有关于天地结构,宇宙万物的研究等等。学者在那个年代是幸福的。
而屈原的这些疑问,在诸子的其他文章中,也多有提及。但他以他的丰富学识和经历,用疑问的语气一气问出这几多恍惚迷离,就显得独树一帜了。
这些问题中,对历史的提问,表现了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与褒贬;对自然现象所提出的问题,表现了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也表现出了作者的宇宙观和认识论。
实在是佩服屈原,不止是佩服,惊为天人,所以有天问!这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能提出这么些个怪异的问题来。怪吧,也不怪,好像是事实就摆在那儿的,然而,你真要能问出来,必得有非凡的学识才能问出。
所以说一定要维护孩子的好奇心与保持自己的童心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兴趣。
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