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篇文章设计得比较长,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感受,我将分成四个部分,用四天的日更来完成,每一部分都独立成文,不影响前后衔接,读者可以根据喜好随意选择或放弃阅读,感谢与您的每一次相见。
我们常常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影响,来界定与他人关系的疏远,除了价值观取向之外,性格是否融洽起到关键作用。
当我们走进一个新的环境,首先必须与陌生的上级和同事接触,接触的双方从这一刻开始进入磨合。
无论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一切都好像缘分天注定,不管是善缘还是孽缘,逃都逃不掉,躲都躲不开。
磨合的双方一开始都会小心翼翼,通过察其言,观其色,做出基本的判断,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跟他的亲疏距离应该保持在怎样一个范围之内,均属于人之常情。
那么,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都在提前做足功课,面对未知的命运,尽力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少留遗憾。
殊不知,早在面试的那一刻,你已经开始与这家公司的代表——面试官开始接触性磨合。
提交简历,面对面试官,我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说服,打动对面的人相中自己,录用自己。由于对面试官的陌生,无奈的我们只能尽力表现出自己更能胜任某个岗位,能为公司创造出多少价值。说实话,这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因为招聘要求是死的,生硬的,而面试官是有血有肉,有个人喜恶和意志的。
当优秀的你被拒绝录用时,你可能还耿耿于怀,这个面试官有眼无珠,狗眼看人低,其实不然。
我们可能忽略了专业之外的一些要素,而这些要素是不会告知到每一位应聘者。比如,他会初步了解到你的个性是否能融入他们的团队,他们可能需要的是你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全局观。如果你过分强调个人能力,那适得其反。
被拒绝未必是一件坏事,说白了也不是你的错。错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错误的人。因此,你完全没有必要沮丧,这样的结果其实才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认清自己,寻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发挥优势,一展身手,而不必为了迎合对方,迷失自我。
如果不是你想要的,哪怕对方抛出橄榄枝,你完全可以勇敢地说:no!
第一轮试探性磨合结束,或继续,或终止。
性格本不存在好与坏,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和与不和,或者合与不合的区别。
和则借势,不和则一别两宽。
即便进入职场,磨合期也是必要的,这才有了一个月,或者15天的试用期。
试用期不要简单理解为甲方的强势,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此时依然存在双向选择,因为有可能磨合失败,可能是因为“合不来”,无法适应,并不是你想要的,那不如尽早止损。
职场中需要磨合,生活中的磨合也无处不在。
新婚夫妇之间,婆媳之间,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我们发现有的人很受欢迎,能很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周围的关系和睦相处,而有些人总是把关系搞得很僵。后者因此还会酸溜溜地说一句,人家会来事,我天生就这样,耿直。
耿直不是谁的错,错在对人性缺乏基本的了解。游泳要懂得水性,活在人堆里要懂人性,人性因为性格各异,形形色色,才组成社会这个大家庭,
每个人的性格具有先天性,也会因为后天的成长环境而有所改变,前提是愿意改变,但绝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
愿意改变,可以理解为愿意观察,学习,感悟,从而适应陌生环境,融为一体,谋求或者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也更容易被新环境接纳而受欢迎。反之,则被被人诟病为泥古不化,抱残守缺,不善变通,从而被边缘化,受排斥与孤立。
为了生存,我们有时不得降低身段,藏起可怜的自尊,委屈点自己,学会跟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否则会活的很累很苦。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理。
学会审时度势适当改变,只是为了尽快结束磨合期,投入全新的工作与生活中,与油嘴滑舌两面三刀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无关,因为磨合是双方共同完成的,这些小伎俩同样逃不过另一方的法眼,这就是考察。
因此,我们没必要担心老实人厚道人总会吃亏,受苦受累还受气,而脑子活泛的人总是吃得开。
性格各异的人组成社会,社会就像一艘船,每一个人都是船上的一部分,船顺流而下,你的思想还停留在掉进水里的剑身上,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中,我们似乎应该得到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