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学习策略的3大应用步骤
现在你知道了,应用功利性学习策略,能很好地解决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问题,但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
有一个3大通用步骤:第1步,选问题;第2步:定范围;第3步:实际用。
功利性学习的三大通用步骤
1、第一步选问题
选问题,就是选择一个在工作当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还最好是近期就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了这个问题之后,你就会发现,工作跟学习就不冲突了,因为你要解决这个工作问题,本来就要花时间来学习,而且你学的内容也不需要单独找时间去练习了,就直接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当练习。
例如,我马上要录制一段音频课程,但是我对如何让声音更好听不是很清楚,这时我就可以选择学习“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这个学习跟我的工作一点都不冲突。
2、 第二步定范围
确定好要解决的问题后,就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和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和顺序。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这句话。
还以录制音频课程为例。
如果这个音频课程的录制有一个月时间,而且一个星期之后才开始,这时我就可以买几本书或一门课,系统地学习下发音、音调、气息、共鸣控制等内容。
但如果下午就要开始录制,而且当天就要录完,只有一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这时,我就只能买电子书,并直接在书中翻查与“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有关的方法或技巧,或者直接在网上搜索“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的技巧”,并选用其中可以直接上手就用的方法。
例如,我选择的方法就是:坐直、放慢语速、想象你对面有个人这三点。
定范围这个步骤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想学更多东西的冲动,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来确定学习的范围和优先顺序,否则就会造成以下这些问题:
(1) 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因为你能投入学习的资源有限,将宝贵的资源花费在非急用的内容上,自然就会导致急用的内容没能及时学会。
(2) 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内容只要没被应用,绝大部分很快就会被忘记,将来要用的时候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学习。
这里你可能有个小疑问:如果只学要用的内容,那么,如何拓宽知识面呢?
关于这个问题,在课程第16讲的“框架学习策略”中会有具体的解决办法,让你做到既能聚焦解决问题所需的内容,又能拓展知识面。
3、 第三步 实际用
所谓实际用,就是做了前两步之后,你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一定要将它应用到实践里面去。
而且这个应用不只是用了就算,而是要反馈用了之后,工作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解决你就要反思是理解错了,还是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对,再返回来深入学习。
所以你看,采用功利性学习策略,你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效果不佳的3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