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商们做的广告与文案越来越深得人心了,还是那句话抓住了消费者需求,就抓住了市场。在商品类同化下,商品你选择了好的商品,代表着你的眼光、你的态度、你的认可,然后我认可了、我接受了,我就会用跟你一样的东西。这个过程跟,我写一段话给你看、我写一首诗给你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知,我觉得这是现在内容电商的改变,更靠近消费者的感触,不单单只为所需埋单。
京东“618”以创意内容、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出剁手指南。
网易考拉海购的“好物频道”为消费者推荐商品。
小红书的购物心得笔记在分享中产出交易。
淘宝的“有好货”、“必买清单”每天蛊惑用户下单。
无数的电商平台都在通过不同形式为消费者搭建内容场景,这背后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单一的电商平台已经过时
当人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时,必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这个道理对于电商平台也是一样,当购物的便利性不再是主要矛盾,单纯的买买买无法激起消费者兴趣时,就需要更高层次的东西来满足他们。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虽说随着电子商务领域巨头在业务上的不断创新,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在商品展示、用户行为分析、流量购买以及供应链等方面,早已做到了极致。可即使如此,这些平台却依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伴随着新一代消费力量的崛起,单一的“电子商务”概念早已过时。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他们对价格的感知变得越来越弱,并逐渐过渡到品牌价值敏感,又或是说品牌内容敏感(这里的品牌是指淘宝、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品牌,而非商品品牌)。他们更倾向于内容、个性化,更倾向于“哪些是我想要的”。于是,我们看到了淘宝、京东、小红书……都在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形式,为消费者搭建内容消费场景。
相对于选择,用户愿意做判断
除了单一的电商平台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外,海量商品信息的困扰使得消费者疲于选择,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建立内容板块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著名零售业研究专家罗伯特·斯佩克特在《品类杀手》中写到:过度丰富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恩赐,或许是一种诅咒。而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被“商品极度丰富、信息极度过剩”困扰着。
在不同年代,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武器不同一样,不同消费环境下,决定用户消费的关键因素也不同。当年从线下到线上,游戏规则变了。现在从交易型电商到内容型电商,游戏规则也变了。尽管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品交易”,olabuy能顺势而为,搭建一个好的内容生态,那么,olabuy在这场电商竞争中实力也不容小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