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个朋友给我发了几张照片,想让我写一些东西,看到这些照片,我便凭直观感觉到这是一位贫困地区的孩子。图片中的男孩穿着一件不太厚的棉衣,头发上、睫毛上、衣服上,全冻起了冰花,脸蛋也冻得通红。尽管座位上同学们的笑声已响彻整个教室。但他却笔直地站着,没有哭,也没有笑一脸呆萌和坚决。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1037/9f5cb39bd9d6edf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1037/ef22c308e882dd5c.png)
在我写这篇文章前,腾讯新闻已经报导了此事。照片中的男孩是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学生。照片是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拍的,拍完发给校长付恒,流传到了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付校长表示,孩子家离学校4.5公里,平时都走路一个多小时来上学。“当天早上气温是零下九度,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气温是在半个小时内降下来的。他家离得远,因此到教室后,头发都沾满了风霜。小孩子比较可爱,到班级后做了个怪怪的鬼脸,引起了班级同学的大笑。”付校长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1037/ac517cee41d390cb.jpg)
有网友看到这个头顶冰霜,双手皲裂的男孩,表示“看完之后想哭”。也许这张比较真实反映农村孩子现状的照片勾起了大家的回忆,出身农村的孩子大都有这种经历,小时候天太冷,不想洗脸,也不护肤,手指冻的干裂,手背上会出现一道道血痕,清早起床洗完头发,还没来得及擦干,头发上边出现了冰屑。那时的我们条件确实很苦,可是在我的回忆里这些都是快乐的事情,即使双手干裂,小伙伴们依然会玩的开心,即使耳朵冻的通红,谁也不会戴帽子,只因为玩的忘乎所以。还记得寒冬早晨初起,家里做早饭一定会热上几碗凉水,等待那个还没起床的孩子,希望他起床后能够用到温热的水,那时都没有热水器,而我们就这样凭着对生活的憧憬,健康的成长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1037/a198e37bf234ddb6.jpg)
如今想来,会觉得很艰苦,却依然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照片中的小孩子只是那个地区众多小朋友中的一个,他们条件艰苦,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路,可这时的他们不会觉得苦,因为他们不是变形计里的体验者,他们是真实生活在这里的见证者。他们的父母会给他们灌输坚韧顽强的信念,也会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繁华,他们暂时走不出深山,于是就学会了顽强,在这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只需要看一眼你身边从前那个灰头土脸如今却生机勃发的小伙伴,你就能体会到生命到底有多顽强。所以,每个人一路走来都是经历过风雪冰霜的,你们看到图片想哭的想法其实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1037/48e19fac9404e842.jpg)
中国古代一直都有这样的求学挚子,《送东阳马生序》里宋濂说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矣,弗之怠”,《板桥家书》写到“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还有宋史里面记载范仲淹,“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贫穷的生活没有让圣贤热爱读书的心冷淡,反而激发了他们勇于向上的斗志,每每读到这些古文,我们便能想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古代人似乎比我们更艰苦,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艰苦,就越能让他反思,以达到圣贤的高度。
然而,时代发展至今,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里的孩子去求苦,我们更需要的是社会差距的减小,习主席说“我最关心的还是那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这就说明了我们一直以来一直在力图减少贫富差距,所幸,我们已经走在了富起来的路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建立的各种帮扶制度就是依据社会现实设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1037/fa572be2f707602e.jpg)
当北京的孩子坐在温暖的校车里,享受着恒温的暖气,云南边陲的孩子却要起个大早,头顶一层冰霜去学校,当温室花朵越来越多,一个双手皲裂的孩子却成了网红,这说明,我们没有失去良心,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我们的希望就在哪里,那些看了想哭的群众是应该点赞的,他们没有忘记初心,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条件,他们依然悲悯着别人,这是社会公德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