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村卖货郎。

乡村卖货郎。

作者: 白全喜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19:38 被阅读0次
乡村卖货郎。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我还是个小孩子呢。那时的弓沟沿大队(现在叫行政村),方圆有十几里,分布着十多个小队(现在叫自然村)。那么大的一个大队,只有弓沟沿小队的村子中间有一个分销店(我们叫供销社),经营棉布、食盐、生产资料等日用百货。这样,人们要买点生活日用品或生产资料,就要花费不少时间的。我们村在弓沟沿大队这块地盘的东部,距弓沟沿分销店有5里路,人们要买点日用品不是很方便的。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

在这种情况下,买货郎还在继续延续着。听老年人讲,在旧中国就有卖货郎。卖货郎用长长的扁担,挑着两个特制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日用百货,走街串巷去叫卖。我所认识的卖货郎,是个侉子,据说是河北人,姓冀(也可能是姓季、姬或纪),人们都叫他“老冀”。老冀大约五十多岁,中等个子,身体略胖,背有点驼(听说是他年轻时候挑货担子压驼了的)。他穿一身粗布衣服,两个裤脚紧紧地裹着,用腿带绑着,为的是骑自行车利索,链条上的油污也不会粘在裤脚上的。由于长年累月风吹日晒,老冀的脸膛成了紫红色的。夏季,他常常戴一顶草帽遮凉。老冀不再去挑货担卖货了,而是骑一辆特制的自行车去卖货——粗壮的保险叉,粗粗的辐条,厚重结实的衣架。衣架上,左右各拖一个木箱子,里面装满了生活日用品——食盐、煤油、火柴、香烟、水烟、各种颜色的棉线和姑娘们扎头发的头绳……                               

老冀从县城来的时候,是骑着自行车的。到了中午人们吃饭或午休的时候,他就进了村。他推着载有货物的自行车走走停停,停下来,就摇起了拨浪鼓。走到村子中央比较宽敞的地方,把自行车靠在墙上,便摇起了拨浪鼓。老冀的拨浪鼓摇的很有节奏,非常好听。他的拨浪鼓制作的也很精细,一根磨制的圆圆的、很光滑的手柄,穿过碗口大的小鼓,还要延长一截,在延长的这一截上,再安装一个小碗口大小的小锣,小鼓和小锣的的两端各缀一根牛皮筋,牛皮筋的末端做一个蚕豆大小的桃疙瘩。摇起拨浪鼓来,那缀在小鼓小锣两端的桃疙瘩一左一右敲击着小鼓小锣,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特别好听。再加上老冀那有节奏的摇动,美妙的声音传入人们的耳膜,人们好像在欣赏一曲动听的打击乐。年轻的小伙子们很好奇,也想摇摇老冀的拨浪鼓,可是怎么也摇不出老冀那样的节奏来。                            听着那熟悉的拨浪鼓声,老爷爷、老奶奶、小青年、小姑娘、小儿童都陆续出来了。妇女们多数端着洗脸盆或高粱秸秆编制的盘子,里面放着鸡蛋,来和老冀换日用物品的。卖了鸡蛋买几盒火柴,倒半斤煤油,买点做衣服的棉线……剩下的钱装进了腰包,到了非要花的时候再花。当然,也有用现钱买货的。那时候的村民,把下蛋的鸡比做老百姓的“鸡屁股”银行。养几个鸡,家里就不缺零花钱的,多数人家就靠卖鸡蛋的收入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的。最可爱的小儿童们,光着头、赤着脚,拉着妈妈的后衣襟,蹦蹦跳跳地走着。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妈妈卖了鸡蛋,要花一毛钱给他买9快糖的。老爷爷们手拿着长长的烟袋,蹲下来靠着墙,慢腾腾地抽着旱烟,听着人们说说笑笑。小姑娘们买几根头绳或小发卡,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小青年们目不转睛地瞅着小姑娘们,遇着自己相好的,还来个眉目传情。这段时间,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时光,人群中不时传出欢乐的笑声。日头渐渐偏西,生产队长的吆喝声又响起来——“下地干活了——!”人们陆续回家了,准备着参加集体劳动去了。老冀也整理着木箱里收回来的鸡蛋和卖剩的货物,要回县城了。人们知道,老冀过一两天还要来的。于是就告诉老冀,下次来的时候,带点什么什么……,老冀也愉快地答应着:“好嘞——!”                               

相关文章

  • 乡村货郎

    说到童年,就不得不提那些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挣顾生计的货郎们——赊小鸡的来福、卖雪糕的大刚、收鸡蛋的健民、杂货货郎...

  • 乡村卖货郎。

    在这种情况下,买货郎还在继续延续着。听老年人讲,在旧中国就有卖货郎。卖货郎用长长的扁担,挑着两个特制的木箱子,里面...

  • 《吓跑的货郎》

    小的时候,我们村经常有卖货郎,大多都是卖水果的。有一天一个卖甘蔗货郎 来我们村。我们村有几个中年妇女。拿小货郎开玩...

  • 货郎担

    久居城市,一到双休,我依然会往乡下跑,无它,只是想看看乡村的货郎担。 货郎担是小时候乡村的符号,我...

  • 记忆深处的老货郎

    那些年记忆中的老货郎 布———隆——咚,货郎拨浪鼓的声响在乡村大地回荡,裹着明媚的气息,盛开着一段往昔时光。这声响...

  • “卖零货”的货郎

    “有鹅毛、鸭毛、鸡胗皮拿来换?” “有牙膏皮拿来换?” 这是以前乡村“卖零货”的特有的吆喝声。 去年腊月在老家门口...

  • 《大江大河》|从街头货郎担到知名企业家, 起于时代之兴,忠于时代

    从街头货郎担,到知名企业家,中间不止九九八十一难。 小时候的乡村,已经是八十年代末的时间,每天傍晚,都会有货郎担走...

  • 说说豆腐

    说到豆腐,就想起来,小时候在农村,货郎走街串巷的吆喝“卖豆腐咯,卖豆腐咯”,这个时候,母亲就会从家里拿出一些...

  • 敲拨浪鼓的

    清朝陈恒庆曾在《谏书稀庵笔记·奇案数则》中有:“乃有林儿之族兄,以卖针线零布为生,俗名货郎,摇鼓走卖”的记...

  • 诗歌《奢侈品》瀛洲居士

    奢侈品 文/瀛洲居士 老太提篮卖油条 我跟着香味儿跑 货郎挑担卖糖果 我围着铜锣转 那奢侈的美味儿 萦绕心间数十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卖货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bz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