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鲁哀公疾首蹙眉,闷坐在殿中。一侍从禀告说城熊宜僚求见。
哀公又值郁闷难当,于是传旨召见熊宜僚。
熊宜僚坐定后,便开口道:“大王,为何面带忧愁?”
哀公长叹道:“我学习先贤圣王之道,敬奉鬼神,尊重贤能,身体力行,从来没有片刻的背离。为什么还是避免不了灾难祸患呢?”
熊宜僚躬身道:“狐狸和豹子,栖息在深山密林中,潜伏在隐蔽的岩洞里,够安全的了吧;夜里出来,白天留在洞中,够警惕的了吧;虽然饥渴难挨,但是对于到江湖上觅食仍然犹豫不决,够审慎的了吧。
然而,即使这样,还是难逃被捕杀的祸患。而它们自己又有什么过错呢?
这都是它们那丰厚华美的皮毛引来的祸患啊!现在您是鲁国的一国之主,鲁国难道不就是您的皮毛吗?”
鲁哀公一惊,忙问道:“那我又该怎么办呢?”
熊宜僚回答道:“您没听说过南越有个建德之国吗?那里的人民愚昧质朴,没有什么私心和物欲。只知给予而不求回报;从心所欲地行事,每件事都符合于大道。
他们活着的时候无忧无虑,快乐无比;死了的时候安然归葬。像他们那样又哪里还会有烦忧呢?”
哀公很是担心地说:“到那里的路又遥远又艰险,我如果没有车辆和船只,不就寸步难行了吗?”
熊宜僚听了,不禁感慨地说:“能够抛弃势利得失,这就是您通往大道的车辆呀!”
哀公沉吟片刻,仍很担忧地说:“到那里的路幽暗遥远,没有人烟,谁与我相伴呢?我没有干粮和食物,又怎么能到达呢?”
熊宜僚站起身来,高声说道:“减少您的花费,节制您的欲求,即使没有粮食,也能满足了。
治人就受拖累,被治就受压抑。因此,尧不治人,也不被治。
两只船一起渡河,一只空船撞向另一只载人的船,船上的人即使心胸狭隘,也不会动怒。
但是,如果那只不是空船,另一只船上的人就会高声叫骂,以免相撞。
可见,空船引不起别人动怒,将自己的心变成空船般的虚淡,那样,谁又能伤害、累及您呢?“
鲁哀公似有所悟,但终究不能付诸实践。
水如天说:学会空船心理,就不会被世俗杂事所困扰。抛弃心理的执念,就会快乐逍遥,人到中年,更应该放宽心态,如此才会万般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