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道随言

莫道随言

作者: 昉之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3:40 被阅读0次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额………真是三岁看到老………。


这位学者说,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自然观上之所以有差异,主要原因与“间”有关。中国人将自然解释为二元论,体现出成双配对的思想;日本人则重视这二元之间的“间”。反映在造型艺术上,中国人喜欢左右对称的形态;日本人则更倾向于庭园里的飞石和枯山水,即自然山水自身形态的复写。——《岛国日本》

关于日本的“间文化”真的很有意思,有种一叶知秋的意味,当然,我的表达是不完全与残缺或是不对的。

同事前些天讲了一个听闻到的事,关于日本的人体宴,简单的说是吃人体排泄物,人必须是处女,人体宴前几天严格的吃清肠胃的食物等等,在前一天吃下客人预定好的食材。

可能大家难以理解,日本人是不是变态啊,可能会有部分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然而,似乎于不觉中,自我以其所在社会规范去衡量其他体系的事物所导致的认知偏差,人体宴恰恰是日本“间文化”的极致体现之一。在日本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中,自己无比深刻的记得五郎吃美食时的表情,不觉得的想起《岛国日本》中那句“日本人的空白观则是间的内在化,是一种期待的延伸,一种对一无所有的期待的延伸。”,倘若再于此时诵起俳句,如《小宇宙》中,“我等候,我渴望你:

一粒骰子在夜的空碗里

企图转出第七面。”

也真是种大美。


给自己开个头儿吧,额…………。

在很久很久以前,非洲大森林由于气候的原因,逐渐退化为草原,于是树上的一支猴子被驱逐出其森林………。

尽管这一过程也很有料,可还是不说了。

火,在人类懂得使用火之前,挺像拾其残羹冷炙的秃鹫,食其动物尸骨内的髓,同时也要抵抗食肉动物的袭杀捕食。

火使人类吃上了熟食,熟食的直接好处是易消化,接下来导致的是消化系统的去繁就简,使得有大量的能量改造扩充脑容量,之所以会改造大脑而不是增强肌肉,可能的原因是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也许正因这样,自此与其表兄弟们(黑猩猩与矮黑猩猩,在基因构造上与人类有98%以上的相同。)分道扬镳。

随着人类脑容量的增加,头骨不断变大,人类的婴儿不得不早产,无法与马一样,生产后小马驹半天就能自己站起来了蹦跶,而即使是这样,一尸两命的几率依旧很高,同时他们需要长期的照顾,在这里闲扯两句,婴儿之所以会白天睡觉,晚上清醒,是基因层次上的自然抉择,因为晚上睡觉的婴儿往往都夭折了,原因是晚上他们的父母啪啪啪造小孩儿,资源一旦分享,存活率自然下降,接着就有死翘翘的出现………。在人类性爱姿势中,有跪趴式,这种动作在原始人中是方便的,做爱时母亲可以照顾婴儿同时就算是在怀孕期间这样的姿势也是相对安全的。

脑容量的大小决定聪明与否吗?

显然不是,人类的智力巅峰代表爱因斯坦怎么样,他的大脑重约1230克,可一个成年男子大脑的平均重量是1400克。那什么是决定其聪明的呢?认知能力,那在大脑中什么决定认知能力呢?神经元数量,额……解决测试神经元数量的,是一种叫“脑之汤”的东西,直白点说是将一种溶液与脑子用榨汁机榨出的稠稠的液体,取出少许液体数神经元数量,结果是人类第一………。

相关文章

  • 莫道随言

    最近的心情有如被青楼妈妈比着去做人肉生意的清倌人。 《千刃千眼》,是有趣的。 皆言一千人眼中便有千种哈姆雷特,可作...

  • 莫道随言

    晚上,父亲来了电话,声音里透着疲惫,我似乎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其他的意味来,对一生到此时的碌碌无为感到了些什么吧。 父...

  • 莫道随言

    朦胧诗代表作之一,《致橡树》,作者舒婷。 它其中有句是这样说的,“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首诗通篇仿佛...

  • 莫道随言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影响极大,家里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对人格面具。成对的人格面具中,一个是家庭成员的内化(客体面...

  • 莫道随言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的内容,处处都可以看见女性主义的冲击痕迹。光是从形式上看,要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私密关系、内心...

  • 莫道随言

    @朵朵云 在我们可爱阿姨的文章中: “你看到的就是你。你看不到的叫存在。”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在姨的文章中...

  • 莫道随言

    看书是需要历史观的,这便像画杨桃一般。 在楚汉争霸时,有个人的出身似乎是个谜,韩信。 他的奇怪之处在于,何以拜大将...

  • 莫道随言

    精神病学。 最近看的一本书,《沈渔邨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有两大基础,一为生理——神经科学。二为心理——心理学、社...

  • 莫道随言

    荣格自己的人格面具曾经发展到了顶峰。他在《红书》开篇有言,自己40岁时已经名利双收。他当时已经是国际顶级精神病学家...

  • 莫道随言

    以“女为男用”为根本的性别角色规范; 这是潘绥铭与其学生合著《性之变》中的一段话。 这是中国人于1919年前的性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道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d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