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一早外出,午饭时还没返到家,又饿又累,浑身不舒服,就打电话给小丫:“宝贝,你先烧点开水,我们快回来了,妈妈很难受。”
“是不是没有吃早餐?”她问。
“对呀。”
“活该!”她气呼呼地说。
丫爸在一旁听到了,说:“这家伙,说话跟她妈一样狠,不愧是亲生的。”
我自然知道小丫那“活该”的意思是批评和担忧。早上出门前她提醒过的,叫我们吃了早餐才出发,而我们为了赶时间,没有听她的。
“明明知道自己胃不好,还不注意。”我听到小丫嘟哝。
到家时她已烧好水,还帮我热好一杯牛奶,温度正好。
可是,“活该”两个字,不是一个孩子对妈妈该有的态度,这话有点“狠”。我懂意思,它在这里不是嘲笑讥讽不是幸灾乐祸,所以不会在意。可如果别人听到呢,会觉得这孩子,没有教养。
孩子没有教养,自然是家长的问题,诚如丫爸所言,小丫说话,跟我一样狠。正是因为我平时在家人面前,无所顾忌。总是对最亲的人,说最狠的话,所以孩子也学了去。
晴儿三、四岁时,有次我带着她去医院看望生孩子的弟媳。她见到小宝宝露在被子外的小手,很是惊奇,还说:“哇!这么小的爪子啊。”
大伙面面相觑,继而大笑。我不得不解释,晴儿纯属无意,因为平时在家,我就是这么说的:“去,把你的爪子洗洗。”或者说:“来,先把爪子擦干净。”
幸亏那时小宝宝没有露脚出来,不然她准是还得说:“哇,这么小的蹄子”呢。
孩子太小没有分辨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他们的标尺。我所惯用的说话方式,潜移默化影响了她们。
我经常说“打死你!” “滚!” “混蛋!”
听起来都是很重的话,小丫小时候,曾经委屈地说,“你要是打死我,你就没有我了。”
晴儿小时候,在我骂了一声“滚”之后,五岁的她打开防盗门就要往楼下冲,我又给一把抓了回来教训一顿:“想往哪儿跑?外面不危险吗!” 她也委屈地说:“是你让我滚的呀。”
晴儿在上大学之后,曾经跟我细谈过一次,她觉得我对别人都温柔都客气,唯独对自己家人,经常不好好说话。总是对最亲的人,说最重的话。
我还不以为然,觉得就是因为亲人才不用顾忌轻重的呀。
后来她们终于习惯(忍受)了我的说话方式,然后也用这样的方式回报我,如今我在教育小丫不可以这样说话的时候,她竟然哈哈大笑:“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