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聪明的小偷被警察抓往,然而警方证据不足却无法起讼。两名嫌疑犯被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牢房中,不能交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小偷只有两种选择:
一、与警察合作,交代犯罪事实,以求从宽发落。
二、保持沉默,拒不认罪,警方因证据不足,最后获得无罪释放。
√“聪明”为何反被“聪明”误?这便是著名的“囚徒博弈”,它是数学家图克在一九五0年提出的。这个模式广泛存在人类的社会中。我们现实生活经常与“囚徒困境”打交道。
两个小偷都是很聪明的,假如两个人都不说,都会被无罪释放。而警方也不是傻瓜,也知道这一点,想方设法要两人认罪。
警方会分别告诉两人,谁说出犯罪事实,告发同伙,那么就从轻发落,甚至无罪释放,拒不认罪的将从严发落。面对这样的情况,两个小偷如何选择呢?是选择合作拒不认罪还是互相背判呢?
从理论上说,两人选择合作拒不认罪是最佳选择,两人都会无罪释放。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因两人互不通信息,也不知道对方是怎样选择,万一对方选择背叛,自己的罪会再加一等,而对方会无罪释放。两人都不是傻子,谁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最后都选择招供,结果两人都是判刑坐牢。
√“聪明”为何反被“聪明”误?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搏弈中的“囚徒困境”,它说明了理智的人都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不论对发生的什么事,人们常是“自利”的,都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理智的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策略,放弃对自己有威胁的劣势策略,甚至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可是事情并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
√“聪明”为何反被“聪明”误?一村子想集资修条车路,从村前五百米左右的主干道修到村里,为此村干部把大家招集拢来开了个会。修这条车路大家都同意,可具体修到村里什么地方为止意见不同了,有人主张车路修到村中心,再修小路到各家门口,可是离这条车路近的不同意,这样会多化钱,自己吃亏了。不修小路到各家门口,离这条车路远的不同意,这样便宜了离车路近的,这些人方便了,而自己仍然不方便。最后是大吵一场,大家不欢而散,车路修不成。通往村里的车路修不成了,为了方便,村里大部分人把家搬了,搬到村前的车路旁。可是这些搬家的不久都后悔了,因为这条车路上的车多,晴天车子通过是灰尘飞扬,下雨天车急驶而过污水溅得壁上到处都是,十分恼人。这时大多数人很后悔,当初吃点亏把通往村里车路修好,把房子修村里该多好!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村里每家每户面对没车路通往村里,主观、理性上大家都想摆脱困境,可是因为为摆脱困境所付出的代价有大有小,谁也不愿过多地付出,谁也不愿意别人所获得的利益比自己多,最后是互不合作。为摆脱这个困境,大家都单独行动:搬家,重新修新房到车路旁,可是又受车路上的过车时灰尘和泥水的困挠,其结果没有赢家。
这“囚徒困境”的模式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在生意场上,各生意人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跟同行竞争时,大都是采取压价来打击对手,其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是便宜了顾客。今天的生意人都在叫苦,说生意难做,是顾客无情地杀价,杀得只剩蝇头小利吗?不是,这完是生意人自己互相压价造成的,如都不压价抢生意,任凭你顾客怎么杀价是无可奈何的。道理很简单,可长期以来生意人为什么无法破解这“囚徒困境”呢?因为生意人私心都重,都太理智太聪明了。
√“聪明”为何反被“聪明”误?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为了本国的利益,互设贸易壁垒,最后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为保平安,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军费是每年累增,其结果因对别国构成威胁了,最后是四面树敌,哪个国家都不得安宁,一直互陷对抗的“囚徒困境”中。
怎么走出“囚徒困境”,做到聪明不被聪明误呢?这很简单,就是互相合作。
一、互利互惠式的合作。有一个小镇上有两家开店的,一家是开百货店的,一天到晚店离不开人;另一家是开家具店的,不是天天有人来买家具,很清闲。两家生意都不是很好,为了节约点钱不卖水吃,而是骑摩托车去两里路远的一个大山下打泉水,开百货店的给开家具店看店,开家具店的给开百货店的带水,两人合作可省下买水的钱。如果开百货店的不给开家具店的看店,他会给开百货店的带水吗?反之,如果开家具店的不给他带水,他会给开家具店的看店吗?这样谁也不会省下买水的钱。
二、不要缁铢必较,因小失大,而是要懂得互相让步,谋求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前面说的那个村修路的事,如果离村中车路远的主动多出点钱,或者是离车路近的吃点小亏,就按每家每户平均分摊,把村中车路修起,就不必化巨资搬家,修新房的不必修村前车路两旁去受灰尘和泥水的困挠,如能吃点小亏,全村人都是赢家。
三、重复性搏弈,不做“一锤子买卖”。有这样一种现象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那就是去旅游的时候,旅游景点附近的一些货物假货多,买一些水果短斤少两的现象很严重,同类货要比其它地方的要贵。这种现象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的情况也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的生意人面对的都是“过客”,只有一次性的买卖,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选择的经商策略是坑害顾客。
在小区附近的生意人就不同了,他们面对的顾客大都是“朝相逢晚相见"的熟人,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一般都讲信用,这样就取得了共赢,顾客买的是货真价实的商品,生意人有更多的回头客,可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就是重复博弈给生意人和顾客带来的共赢。为了都能共赢,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性地不选择与别人只做一次生意。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短期生意利润最高,但十分短暂,没长远性的利益。考虑到长远利益,理性人会选择与对方合作,进行重复性搏弈。第二,合作的基础是长远性的交往,有共同利益才会选择长期合作。没有共同的利益就不会长期合作下去。这就像前面所说的开百货店和开家具店的,两人只要继续开店,想长期省去买水钱,有着比较长远共同利益,谁也不应该中止或破坏这样的合作。
四、不要让合作者看到合作的尽头。在欧洲建立共同体,统一货币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1992年的英镑事件。每个国家表面上都愿意合作,但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德国在这场谈判中的地位既重要又特殊,首先要维护欧元的稳定,还要顾及本国的货币稳定,可是又不想牺牲本国的利益,这样欧元区就进入了“囚徒困境”。为了实现统一货币,实际上都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否则就是互相背判,最后陷入谈判的僵局,最后被国际财团嗅到了利益的信息,引来了国际财团的资金涌入,由此导致了1992年的英镑危机。今天英国“脱欧”,就是看到了合作失望的尽头。
五、“养敌自保”,切忌“兔死狗烹”。大家都知道“兔死狗烹”成语的来源:“狡兔死,走狗烹。禽鸟尽,良亏藏。敌国灭,谋臣亡。”对“兔死狗烹”韩信深有理会,当取得大汉江山后,他很快人头落地了。
在商业上的竞争,大都希望竞争对手破产消亡,可事实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的竞争对手,两家企业在全球各国争夺市场,有可口可乐的地方就能找到百事可乐。按道理都是希望对手彻底失败,唯我独尊。现在饮料市场经多年的竞争,格局已定下来了,那就是两家平分秋色。如果两家只剩一家,其余品牌会蜂拥而至抢夺市场,容易出现残酷的价格大战,对谁都不利。现在两家独大能使市场稳定,如果有第三品牌异军突起,两家会很默契、心照不宣合作将其打压下去。这种对内竞争,对外合作“养敌自保”的合作关系,使碳酸饮料这行业不再有第三大品牌进入。
六、建立互信机制。“囚徒困境”中两个嫌疑犯明知两人选择互不背判是最佳策略,但最终没有选择,这就是没有建立互信机制造成的。
那该如何建立互信机制呢?最简单的办法是签定一份合作协议,也就是说订一张合同。合作协议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并且受法律保护,谁违犯合同或协议,就要受到一定的处罚,使两方或多方都不敢违犯,也就互相有了“信任”。
七、尊守道德。我们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道德,如果我们人类社会没了道德准绳那会怎样?很显然一个没道德的人在社会中是很难跟人交往的。
√“聪明”为何反被“聪明”误?八、给合作契约加把剑。人与人的交往完全依赖“道德”是不行的,道德完全能保证整个社会的秩序井然有序是不可能的,不然还要法律干什么?在战场上谁都不想冲锋在前,谁都想当逃兵,如果每个士兵都是这样,仗就无法打了。如当逃兵要按军法处置,后退是严厉的惩罚,倒不如向前冲英勇杀敌。有了惩罚机制可保证战争的胜利。在商业上的合作,谁违背契约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这样才能保证很好的合作下去。
聪明的读者,读完此文后肯定不会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了。
邮箱:13973091945@163.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