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乡村物事(52)翻泥鳅

乡村物事(52)翻泥鳅

作者: 汾湖秀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06:49 被阅读0次

昨天中午,在小姑子家吃到一盘许久没吃到的水产品——泥鳅。

油煎后的泥鳅加入毛豆子,加冰糖,淡红烧,鲜甜可口。我有些惊讶,不是怀疑小姑子的厨艺,而是觉得这口味与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不同。小姑子与她哥哥倪先生相似,也爱吃浓油赤酱偏甜的菜肴,但是小姑子的爱人注重健康,要求饮食以清淡为主,少盐少糖少油,时间长了,他们全家已经习惯,但我觉得寡淡无味。

或许,这是小姑子特意照顾我而加重调味品?

回家后,我跟倪先生说起中午吃泥鳅的事,他不以为然,说泥鳅营养丰富,但清理起来太麻烦。是嘛,同样的处理,那以前怎么不觉得麻烦?

以前,我们住在小镇老家,倪先生经常买泥鳅回来。宰杀清理的时候,看到小泥鳅,常起恻隐之心,扔进院中小池放生。同样的,还有小鱼小虾和螺蛳。只是,不见它们长大,确切地说是不见踪影。它们去哪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我宁愿相信,它们随下水道流入江河,自由生活了。

当然,大的泥鳅还是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倪先生叹息,这泥鳅怎么俏销成热门菜了?是啊,在我小时候,水渠里到处可见泥鳅的踪迹,谁也不觉得它有多稀罕,它的地位比小鱼小虾还低,即使是食物匮乏的年代,它们也上不了村民家的桌面,仅是鸡鸭的食粮。

说到泥鳅,眼前漂浮起沟渠里翻泥鳅的一幕幕场景。

为了方便灌溉,农田里间有纵横交叉的沟渠,它们的源头是河湖漾港,水质清,鱼虾多,随着水源的流入,大量的鱼虾也顺势进来,有些扎根在沟渠里安家落户。泥鳅本身有个泥字,它的生存空间里只要有泥和水,便在污泥里繁衍开来。

每到农忙季节,大人们在田里抢收抢种,小孩子们也在附近的沟渠里忙碌。忙什么?翻泥鳅。先用污泥当作障碍物堵住某段水渠的两头,再用面盆或水桶往外舀水,直到沟渠里没水或少量水,抓住活蹦乱跳的鱼虾后,开始用双手在污泥里翻掏泥鳅,泥鳅表面有层滑腻腻的体液,很难直接把它们抓住,往往双手捂住后借用工具才能成为篓中之物。

翻泥鳅的结果,自己也成了满身污泥连脸上都是乌黑的泥鳅。抓来的泥鳅如前所说,成了鸡鸭们的美味佳肴,鸡鸭吃得好,生蛋多,最后的赢家还是人。

如此说来,翻泥鳅不是玩,是为家庭作贡献。

因为有童年时的那段经历,每每见到泥鳅总要多看一眼。青岛女儿家小区外的商业街上,有家烧烤店,门口始终养着两大盆鲜活的泥鳅,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我常常想,这泥鳅有人吃吗?也是烤着吃?想归想,终究没有过问。彻底想想,烧烤店生意一定很好,要不然店门口为什么独独放两盆泥鳅?

文笔至此,突然生出一个念头:下次去青岛,也进烧烤店尝尝烤泥鳅。

相关文章

  • 乡村物事(52)翻泥鳅

    昨天中午,在小姑子家吃到一盘许久没吃到的水产品——泥鳅。 油煎后的泥鳅加入毛豆子,加冰糖,淡红烧,鲜甜可口。我有些...

  • 乡村物事(38)南瓜

    写到山芋,必想到南瓜,因为我在娘家看到了南瓜藤,看到了采下来的青南瓜,实在有话要说。 母亲喜欢吃南瓜,所以每年都有...

  • 乡村物事(44)芡实

    芡实,也叫鸡头米,当地人常以后者相称。 鸡头米给我的印象好像是近几年的事,虽然作为水八仙之王,人们对它的崇敬和喜爱...

  • 乡村物事(43)菱角

    江南水乡的吴江,特别是同里一带,盛产“水八仙”,菱角是其中之一“仙”。 或许因为出生在江南农村的缘故,我对水乡土特...

  • 乡村物事(30)茭白

    茭白也是“水八仙”之一,属江南水乡常见的物种,尤其以青浦练塘最有名。 上周末,老同学建红从上海回来,车过练塘,看见...

  • 乡村物事(10)荠菜

    说到马兰头,必提到荠菜,它俩是对亲密友善的好朋友。 “挑马兰头掘野菜,撅到一个手liu弹,一甩甩到tai,wan…...

  • 乡村物事(16)螺蛳

    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清明时节,江南水乡湖荡里的螺蛳已经长得极其丰腴,加上此时的螺蛳还没孕育小生命,少一份杂质,...

  • 乡村物事(14)韭菜

    韭菜一年四季都有,唯有春天的韭菜最鲜美。 春寒料峭时,春韭入菜来。当我在晓红家的餐桌上看到韭菜炒蚬肉,在朋友圈里看...

  • 乡村物事(17)河蚌

    既然前面写到了螺蛳蚬子,我就觉得不能漏掉河蚌,因为它们同是生长在河荡里的亲密好友,互相依存。 记得春节里(年初六)...

  • 乡村物事(6)鸭蛋

    近日,好友送我一盒鸭蛋,是她娘家半放养鸭子生的蛋,很难得。这种鸭蛋的黄是红色的。据说,好友的母亲把家里的鸭子照顾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物事(52)翻泥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gs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