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作者: 月下独卧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12:17 被阅读2次

太桥旦曾堪布

文:太桥旦曾堪布 ​

​佛教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近取因”和“俱生缘”。一切万法,不论是外器世界还是有情众生,都要依靠近取因和俱生缘才会出现、存在、最终结束。一切都离不开因、缘的和合,如《入行论》所说:

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缘聚则定生,不聚无生力。……

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

这里所说的“因”就是近取因,“缘”就是俱生缘。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我们以樱桃为例,樱桃从何而来?当然是从樱桃树而来。为什么樱桃树能结出美味的樱桃?因为它同时具备了近取因和俱生缘。近取因就是樱桃的种子,俱生缘就是种子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等条件。近取因虽然比俱生缘更为重要,但如果想要结出果实,二者缺一不可。

不仅是樱桃,大地上千姿百态的草木,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鲜花,都是因为具备了近取因和俱生缘才会出现。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无数鲜花之所以同时、同地竞相开放,是因为这些花朵具有同样的俱生缘;而每朵花的颜色、形状、大小、香气都不一样,则是因为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近取因。

再举个例子:一对父母养育了五个孩子,孩子们在同样的环境中幸福成长,得到父母平等的关爱和教育,这是他们的俱生缘。而每个孩子的相貌、观念、苦乐感受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近取因不同。假如父母把家产平均分给了孩子们,每人都得到十万元。那么,或许有的孩子会利用这笔钱投资经商,变得很富裕;或许有的孩子会坐吃山空;而还有的孩子则可能会用这笔钱去造恶业。每个孩子都得到十万元,这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俱生缘;而每个孩子分到钱财后结局各异,则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近取因。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在佛教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佛陀涅盘后九百年,印度的佛教遭到严重破坏,有一位妇女真诚地发愿:“我是个女人,很难以女身广兴教法,我愿生育儿子,让儿子来弘扬大乘佛法。”于是她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无着菩萨,一个是世亲论师。兄弟两人从小笃信佛法。无着菩萨长大后对弥勒菩萨信心深固,闭关修持了十二年,历尽艰辛,终于亲见弥勒菩萨。弥勒菩萨问他:“你这么辛苦地修持,想求什么?”他回答说:“我只求弘扬大乘佛法。”于是弥勒菩萨让他抓住袈裟的一角,带他飞升到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的道场,让他学习了很多大乘佛法,并将弥勒五论带回人间,弥勒五论就是《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辩中边论》、《辩法法性论》和《宝性论》。而世亲论师长大后依止了一位小乘佛教的大师,精通小乘佛法,但诽谤过大乘佛法。无着菩萨为了度化弟弟,就用各种方法启发他。最后世亲论师终于对大乘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并对自己以前诽谤大乘佛法的行为后悔不已,准备割掉舌头来赎罪。这时无着菩萨对他说:“以前你用舌头诽谤大乘,现在可以用舌头来赞叹大乘,这样就可以弥补了。”于是世亲论师用后半生著作了很多著名的论典,以此来弘扬大乘佛法。

世亲论师皈依了大乘之后,还常常和哥哥进行辩经。两兄弟辩经时,世亲论师反应很快,无着菩萨则有点慢,于是世亲论师问哥哥为什么会这样,无着菩萨回答:“因为你以前曾经做过五百世大班智达,所以智慧敏锐,反应很快。我前世没有当过班智达,而且很多时候我是通过本尊来回答的,所以反应比较慢。”世亲论师很好奇,也想亲见哥哥的本尊——弥勒菩萨。于是无着菩萨就为弟弟去祈求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却回答:“不行,因为你弟弟是凡夫,而且诽谤过大乘佛法,所以有障碍,这一世见不到我,要到下一世才可以。”

从无着菩萨和世亲论师这两兄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俱生缘,什么是近取因。他们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同样地修学和弘扬佛法,具有同样的俱生缘;但他们的近取因不同——哥哥是三地菩萨,弟弟是凡夫。所以他们会接触不同的法教,历经不同的修行过程,取得不同的成就。哥哥无着菩萨一开始就对大乘特别有信心,他闭关十二年勤修弥勒法门,几经起伏终于因为生起了大悲心而得以亲见本尊弥勒菩萨。弟弟世亲论师则由于近取因没那么成熟,所以他在学佛之初接触的是小乘的大师,然后在学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诽谤过大乘,所以这一世最后也没有见到本尊。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个人的近取因不同所造成。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对于我们这些噶举传承的弟子来说,对传承有信心,对上师有虔敬心,依教奉行,这就是近取因;而噶举传承历代祖师留下的论典和窍诀,以及上师为弟子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俱生缘。有不少人和我们拥有同样的俱生缘,他们也看得到佛像或经典等,然而由于近取因不够,所以对噶举传承没有信心,仅仅只是把这一切当成工作或研究的对象。没有近取因,这是最可怕的一种缺陷,真是非常遗憾。所以,我们的近取因相对成熟,对此就一定要加倍珍惜,把握机会努力修行。

近取因属于自力,俱生缘属于他力。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要依靠的是他力。我们要用俱生缘来让近取因成熟,透过俱生缘来让自己的近取因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他力在修行的初、中、后阶段都至关重要。如果缺乏他力,自力的种子可能在刚刚发芽时干枯,可能在含苞待放时凋谢,也可能在即将结果时枯萎。在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传承中,俱生缘可以说就是善知识,就是上师。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所说的:“成佛之因如来藏,成佛之缘善知识。”这里的“因”就是近取因,“缘”就是俱生缘。可见,作为俱生缘的“善知识”有多么重要,缺乏这个缘,成佛就是不可能的。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相关文章

  •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太桥旦曾堪布 文:太桥旦曾堪布 ​ ​佛教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近取因”和“俱生缘”。一切万法,不论是外器世界...

  • 【因缘和合,由因感果】

    【因缘和合,由因感果】 讲到“缘”,通常是和“因”在一起,所谓因缘和合。 因是主要条件,缘是次要条件。 从因到果,...

  • 关于因缘/岭松

    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万物也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的,是没有孤立而存在的。 那么什么是因,什么是缘呢?...

  • 由知而行的教练修行之路

    因缘和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和合,是指世间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是由「因」与「缘」和合而成的。世间任何一种...

  • 因缘和合

    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的。 “因缘和合”一词,既作为佛教术语,...

  • 论因缘

    世间一切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因缘也是这样,善因善缘得善世间,恶因恶缘得恶世间,这是六道轮回的善恶因缘。...

  • 分清界限,定位人生

    一切都是众缘合和,在众缘合和里面,一定要分清各自的匹配和界限。虽然叫众缘和合,但是每一种因缘,它自身必然具有与他物...

  • 万发缘生,皆系缘份。人,缘聚缘散,物,因缘和合,才能生长。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佛...

  • 一切万有皆有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因缘生灭,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具合。 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

  • 寒舍45天道德经妙解心得体会

    万法因缘生,因缘灭,能来到寒舍,众缘和合,能45天圆满结束收获累累,也是众缘和合。不得不感谢这所有的因缘,感谢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那么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ha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