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老师告诉我:0-3岁会完成人生70%的功课,0-6岁会完成90%的功课,0-16岁基本完成了100%的功课,16岁以后就是在重复以前的故事。自此自我成长就是不断看见和疗愈过去伤痛的过程,是不断满足自己期待的过程。
昨天的家长课堂上,当我说出女儿晚睡晚起的这个现状不知如何和公公交流这个话题,心理老师说了一番话:女儿很懂你的心声,她在满足你的自由期待,她在替你承担,她知道你在对抗,公公就成了替罪羊,他是你小时候的爸爸或者妈妈。这番话我用了好长时间才有些感悟。
当我说我小时候背负了很多父母的一些期待时候,长大后渐渐迷失了自己的时候泣不成声,那是无力和委屈的眼泪,接下来就是老师说我女儿的这番话,久久在我心口荡漾。
晚上回到家,先生对我说:“你心情不好时候可以冲着我来,孩子本身就有归错能力,你早上一直再说是她的问题,让她很恐惧,让她觉得是她不好好睡觉,爸妈把她送到老家去,这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幸好我们女儿是积极乐观的,不然要自闭的。”我坐在客厅沙发上,仔细听着他说的每个词,久久的沉默不语。
那个时刻,我深刻感受到我对自己强烈的不满发泄到我女儿身上,尽管我只是吼了几句,很奇妙,我内心没有自责的声音了,我开始真正意识到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当我满足不了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自己的需求,在内心深处就会积压情绪,穿着愤怒的马甲跑出来。
我还是很庆幸自己走在了这条自我成长的路上,即便会遇到很多伤痛,哭到停不下来的感受,我还是选择用勇气去直面它们。若不能很好满足自己,又何谈引导好孩子?做好教育呢?不断看见内心的伤痛,它一直就在那里,它困住了小时候的我们,即便我们的身体在长大,我们的心留在了那里。
在现实层面不停会遇到触碰这些历史感受的场景,几度让我们心里崩溃,我们活在过去的感受里,受过去这些伤痛感受的影响,影响着我们现实层面的人际关系。自我成长就是不断及时去解决这些糟糕的感觉。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在孩子面前有控制的一面呢?
在孩子面前,我们的一切都是允许的,我们的大吼大叫,我们的细心陪伴等等,无论我们是怎样的方式,在孩子这里,我们体会到尊重、平等、信任的力量。若这个过程是欣赏和肯定的力量,那我们自己和孩子都会越来越幸福。
最近看了一本书《业力管理》中提到:“业”就是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创造成功,成就他人,是最大程度上的成就自己。
一个人可以很清晰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和感受,学会一个个满足自己当下的需求和期待,这些人会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会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