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选取的是《余映潮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中“73.学会分析短文的写作思维”。
在《学会分析短文的写作思维:作文教学三》中,余老师分析了作文的几种思路、方法,余老师把它称为“写作思维”,个人觉得就像我们平时写作时的构思或思路。
举例如下。
“两”。文章由两部分组成,先叙后议,先写景再抒情,先有观再有感,先点出事物特点再进行原因阐释,先引出现象再进行评论……
“三”。讲道理作说明时的“首先,其次,最后”,写景咏物三部曲“引出事物,细致描述,升华哲理”……
“四”。起承转合,春夏秋冬。
“五”。轻点一笔,交代一笔,简略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散步》、《背影》、《老王》……
试着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来学习余老师总结出来的这些写作思维方式。
一、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1.可以运用余老师提出的“两”。
可以有观察有感受。
“树叶开始变换容颜,浓重的深绿慢慢变淡,准备迎接灿烂的金黄。是沸腾后的绚丽,是热烈后的冷静,是繁华后的沉静。”
可以有景有人,有动有静,有视有听,有点有面,有上有下……这样思考,既有内容可写,还条理清晰。
2.尝试“三”。
从三种感官描写事物,选取三种事物表现秋天……
可以从三个不同视角来表现秋天:“秋在天地间挥毫泼墨。天空的云___。田间的树___。地上的草___。”
试着运用写景咏物三部曲“引出事物,细致描述,升华哲理”:
(引出事物)“这秋天的田野,____。”
(细致描述)“树木_____。玉米_____。小草______。”
(升华哲理)“_____。”
二、开启旅程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1.尝试“三”。
可以描写三个场景。
“踏进我们的新校园。__”
“教学楼___”
“操场上___”
“餐厅里___”
(加上“宿舍楼____”也可以成为“四”)
“这就是我们的新学校。___”
也可以从感受来写校园:“美丽的__、有趣的__、热闹的___”(“温馨的___”)
可以描写三个人物(幽默大王、体育健将、舞蹈精灵),讲述三个故事(也可以用小标题形式,描写四个人物,讲述四个故事)
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来场头脑风暴,提供更多的构思。
三、岁月如歌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1.尝试“四”。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讲述故事。也可以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注小标题,如“浅绿、淡紫、铅灰、金黄”……可以结合“起承转合”,写出波澜。
2.尝试“五”。
借鉴《散步》《背影》的思维方式,“轻点一笔,交代一笔,简略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
(轻点一笔)“我们在上自习。”
(交代一笔)“老班交代,自习课祥子负责纪律。每次自习课,祥子都会坐在讲桌前,看着大家。”
(简略一笔)
(详写一笔)
(深化一笔)
读余老师的文章,有了思考方向,感觉作文就没有那么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