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炒豆子”;源自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武则天篡位,改国号大周,玉帝就不高兴了,命令三年不下雨。作为对人间的惩罚。但龙王爷不忍心生灵受苦,于是就偷偷下了一场大雨。玉帝知道了非常生气,就把龙王贬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命道:
龙王降雨犯天规,
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
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知道了,当然也不高兴,就想方设法想救出龙王。于是。太白金星托梦给大家:只要把豆子炒爆了花,玉帝看到黄灿灿的豆花,就能放了龙王。
二月二这一天,满地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炒豆子;玉帝金口玉言,只好把龙王放回去了。
小的时候,因为物资匮乏,每到二月二,就成了小伙伴们非常高兴的日子。
上学路上,小伙伴们口袋里都会装一些炒豆子,和伙伴们炫耀,但更多的是和自己的朋友互换,品尝各家手艺;因为各家手法不同,炒出来的豆子也就风味各异。小伙伴们在炫耀的同时,又增进了友谊,何乐而不为?!
炒豆子又叫做蝎豆子,那时候家乡大致有两大种炒法:脆豆子和软豆子。
所谓的脆豆子,其实就是干炒,炒出来的豆子又香又脆。二月二的早晨,在上学的路上,绝对能听到清脆的咯吱声,分外悦耳。
软豆子就不同了,炒软豆子的时候都是把豆子泡一宿或更多时间,同时放上盐;讲究的人还放上一点八角之类的肴药,就是为了增加豆子的香味。路上,看到往嘴里塞豆子而没有声音,十有八九就是软豆子。
有的豆子也泡过,但只是为了泡进盐味或香味,但却是晾干了再炒,所以这样的豆子味道不一般,但送进嘴里的豆子一样嘎嘣脆响。
这都是因人而异,到现在,“二月二炒豆子”已经成了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譬如甜味豆怪味豆,小的时候是见不到的。
二月二这天,还有很多习俗,譬如“二月二打囤”,一早起来就会看到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用草木灰圈起来,在砖头底下放几粒粮食,寓意是祈求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我们莱芜地区,有这么一个歇后语:二月二打囤——你怎么围(围:方言,比喻拉关系或人缘好)的?
二月二有很多讲究;我是属蛇的,但老百姓不说蛇,说属小龙的。记得小时候,提前一天,母亲就做下二月二这天的饭,说我是属小龙的,在这一天摊煎饼烧锅子做饭等,会烙龙头,这一年我会经常头疼。
还有理发,也非常讲究,春节后大部分的人都选择这天去理发。这当然也是老习俗,老一辈传留下来,正月理发不吉利,会死舅舅的。“死舅”是“思旧”的谐音,二月二前理发会死舅只不过以讹传讹罢了。不过,二月二这天“理发去旧”,寓意也希望能带来一年的大吉大利。
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太讲究了,因为年前理发后等到二月二才去理发,很多人会不舒服:头上像驮着一个头发垫子,多难受?!但有些事却必须要记住。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以后的日子会雨水渐多,农事繁忙;所谓“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就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其实,不管怎么说,二月二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好的传统就必须传承下去。这就像送进嘴里的脆豆子,耐咀嚼,而且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