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着手读前段时间买的书了,也就是那本《经济学通识》,虽然只看了60多页,但里面有很多观点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作者认为火车票价格还不够高导致了一票难求;再比如,作者还认为高速公路的免费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还比如,作者认为炒房有功。
不过,请大家先不要因为这些观点就开始骂人,因为客观的说,他绝大多数的话是讲得在理,让人信服的。起码我是如此感受到的。虽然这并不代表我完全认同他的观点。
下面我以火车票的问题为例来对作者的观点做一些说明。
当年我穿过近3000公里的路程到南京去读书的时候,每年过年回家也遇到过一票难求的问题,那时候排队买票的事情可谓是让我刻苦铭心的一段记忆。在排队买票的痛苦等待中穿插着几件小事:第一件事是我的父亲曾经走过一两次关系帮我直接弄到了返回学校的票;第二件事是我的一个朋友曾经通过黄牛轻松搞到了回家的票,他当时跟我描述的是:“那人拉开抽屉,里面一堆的火车票几乎去哪里的都有!”那惊讶让我印象颇深。
其实回头来想这两件事情:第一,那绝对不可能是孤例,那时候全国一定还有千千万万的同样的事情在发生;第二,那两件事情必然是加剧一票难求的重要原因。想想我再窗口前排队从早上排到晚上然后被告知没票的心情,再想想轻松拿到票的那种心情,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作者说了,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根源是在于运载能力有限而导致的供需关系不平衡,本来正常来说在这样供远小于求的情况下根据市场规律票价是自然会上涨的,但是由于铁路是国家管控,考虑到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所以一直没有提价,这才有了关系户和黄牛的出现。
关系户我们暂且不说,那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利益诉求,比较复杂。就拿黄牛来讲,正是因为有利可图所以他们才甘愿冒着风险来做这笔生意。于是有需求的人(就像我同学),是愿意多出一些钱去买黄牛手中的票的,毕竟不这样做,要么花更多时间的代价去排队,要么就只能放弃这个需求了。所以本该由国家赚的这部分钱,最终落到了一部分人的手里,而一票难求的问题并没有能够解决掉。
其实想来这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就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供需关系的不平衡自然会导致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动会反过来有助于供需关系的平衡。作者还在书中谈到,我们一直都说过年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但那只是情感意识上的“刚性”需求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刚性需求,倘若火车票能够按照市场的运作提价,那么当价格足够高的时候,过盛的需求就会消失,作者还说到,其实像国庆高速公路免费,结果堵车堵得这么厉害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反过来了:由于价格过低(免费),反而促生了很多需求,结果导致超出了公路承载能力,使高速公路变成了停车场,造成了所有人的时间和资源的一种大浪费。
一方面我们要感谢政府对于价格的管控以及近些年来不断对铁路运营的调整,让我们还得以在另外一种非“经济”的模式下享受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公共交通;但另外一方面我也得认同作者所提到的得遵从经济规律的观点。说到这里我多少能体会到一点为什么铁道部会亏损,以及为什么铁道部得改变成为一个国有企业了。不过这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无关政治,希望粪青自觉绕道。
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国外管理铁路资源的案例,例如美国的做法把铁路的经营权承包给私人。但是作者也说到由于铁路货运比客运的利润更高,所以更多的承包者因为逐利性而选择了做货运而不是客运。如果这个问题放在中国,那么其结果将是进一步拉大客运中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作者还是很清醒的能够看到中国的现实,而不是像有些人一样,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是要更圆的。
那么火车票的问题就先说到这里吧,关于作者的种种论述我没有办法在这里一一记述,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买这本书来看一看,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
倒是最后我想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够与大家探讨。一方面,我认为客观的规律存在,我们应该要加以尊重和利用;但另一方面,我认为就像对待所有的有人参与其中的规律一样(因为它不像自然科学人是无法左右的),我们是否应当怀着一种人性的、超越规律的心态去面对呢?就像我们不再以物种的优胜劣汰为名去侵略,也并非以适者生存为由就对弱者就抱有完全的冷漠,而是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富差距、进行慈善公益活动。人类确实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影响着这些规律,虽然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我希望,这些事情也可以像经济学一样,在一些人为的作用下,产生未必符合“规律”却能够更好的结果。
噢,不,或许那就是规律的一部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