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九讲 下品往生(七)

第十九讲 下品往生(七)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14:40 被阅读92次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通释
      第十九讲 下品往生(七)
        妙果寺达照法师 通释
        二0一八年九月十六日
        我们再看还有下品的下生,大家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这是下品下生哦。这样的人几乎是很少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少看到,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什么不善业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五逆就是:杀父亲第一;杀母亲第二;杀阿罗汉第三;破和合僧第四;出佛身血第五。破和合僧就是把一个如法的僧团把它破坏掉,这个使僧团成为一个不如法的僧团,这叫破和合僧。杀父杀母这些都是五逆之罪啊,最重了,如果下地狱的话,五逆当中任何一罪下的都是无间地狱。就是一个罪都是已经是无间地狱了,那五个罪同时在犯,你说这个就更加不得了了!十恶呢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痴。所有该有的恶全部具足了,说“具诸不善”。不是具足善法,是“具诸不善”。那个不善还不是一点点,是具足的,所有恶都已经全部造完了,没有比这个更恶的人了,恶极了,恶到极致。
      说“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这肯定是堕落在这个无间地狱当中去的,而且一下去之后啊,一定会“经历多劫,受苦无穷”,这是这么严重的问题。
      “如此愚人”,这样严重的人,“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了。就这样的无可救药的人,在生活当中我们想想,如果遇到这样的,我们会不会再去救度他都很难说哦。这么坏的人我们还能去救度,有效果吗?会有用吗?你看把父亲也杀掉,把母亲也杀掉,而且也把佛也打出血来,那不得了了!像过去那个文革的时候,有很多人把佛像打碎了,这个也是出佛身血哦。虽然是佛像是化身,也是代表佛。就这种五逆、十恶之人,那遇到善知识。当然善知识是不舍任何一个众生的,所以佛不是说要你做了坏事了,佛会来惩罚你。佛是从来不会去惩罚哪一个人的,佛是舍不得我们被自己的恶业所惩罚。所以你即便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在临终的时候,真正的善知识也会“种种安慰”,就想尽办法。
      就刚才讲那个阿阇世王的这样的一个故事,其实就是安慰他,就让你能够在那个恶业完全现前之前,赶紧把你的心救赎出来。其实只要下一个念头还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救度自己就有机会。诸位一定要记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你现在觉,现在觉悟了,现在就是机会。不要说:“哎呀,现在已经老了,已经不中用了,已经没用了。”就是你死了以后,中阴身的那一念头也是最管用的。就算恶业已经现前了,就算你有一天下了地狱了,在地狱当中你马上起念,那一念头只要觉醒了,马上就管用。所以要“种种安慰”啊,有机会马上要抓住。
      “为说妙法”,那叫他念佛,“教令念佛”。可是那个人被痛苦逼迫啊,这“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念不起来了。痛哭,那个有个地狱叫嚎叫地狱,什么叫嚎叫地狱呢?就他只要:“哎哟,苦啊,哎哟,苦啊......”他别的什么都叫不出来,只是叫苦。那个苦还一句接一句,中间还不能间断。这在生活当中,有时候痛起来也会这样哦,痛苦、难受的时候也会这样。所以他就根本念不出来,这怎么办呢?说“善友告言”,这个善友包括善知识、出家人,也包括在家的居士,那在身边能劝他念佛的都叫善友。说“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
      为什么叫“不能念彼佛者”——就念阿弥陀佛念不出来,那怎么说那个佛念不出来,怎么“应称归命阿弥陀佛”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些还念不出来。那归命呢,这能不能念得出来啊?就是:救命啊,阿弥陀佛救命啊,意思是这个意思。就我们有时候叫救命,痛苦起来叫救命叫得出来,叫阿弥陀佛就叫不出来了。很多人在痛苦的时候,他喊救命他是自然而然的,喊习惯了。所以呢,你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不起来,要“阿弥陀佛救命啊”,那可能会念得出来。所以意思说,你赶紧叫佛救命,所以叫归命阿弥陀佛。
      那么“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就是叫阿弥陀佛救命;就叫十声,“具足十念”,念到第十句 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归命啊,就是救命的意思。说念这十句佛号呢,“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就这中间有个缓冲的余地了。就地狱相现前了以后,后面的业力实在太重,如果你只念一句佛号,在人间你只念一句佛号,恐怕后面的那个业力马上又冲过来。所以你念十句呢,说明你自己的心有点把握了。这个心只要有一点把握,能够掌握得了自己的心,那未来的生命自己就能把握。
      所以我们生命的命运在哪里?命运的核心的点是你的起心动念——最核心的点。你如果想算命啊,你就不要算了。如果你能够把心念把握住,所有的命你都可以自己掌握,随什么境界现前;你的心念如果把握了,那个命就能把握。但是我们把握不了呢,你要多念佛,来把握自己的心念。
      那么这个“八十亿劫生死之罪”除完以后,你看他也在临欲终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叫阿弥陀佛救命,然后“命终之时”啊——气断掉。诶,他这个时候见到金色的莲花,“犹如日轮”,放大光明。日轮就是太阳光很亮。“住其人前”,在他面前就有莲花出现了。这个我们看《往生传》,或者《高僧传》啊,我们也看到一些《居士传》,里面就有这么写的。就有些人恶业现前非常痛苦,大家劝他念佛,劝着劝着,他马上这个脸色就变过来了,然后呢心念就改了,就告诉大家:“我看到莲花了,看到光明了。”就类似这样的“住其人前”。
      “如一念顷”,也是一弹指,一个念头的这个时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马上就生极乐世界。不过到极乐去呢,“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这是最底下的人,就是五逆、十恶的这个恶业的人,带着这个业到极乐世界去,要经过十二大劫的修行,他的内心的那种仇恨、这种恶业的这种习气烦恼,才能慢慢地被他化解掉。化解完了以后,花开见佛悟无生了,也开悟了。所以到极乐世界有把握。
      “当花敷时”,莲花开的时候呢,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的音声,为其“即为其人广说实相”。实相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和“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个诸法实相。给他讲了实相以后,才能够“除灭罪法”。“广说实相”。因为明白实相以后,我们的所有罪才能除干净。如果没有明白实相,我们总有罪会在。
      第一个实相是无我。如果我们大家不知道无我,你就会执着有我;有我就会有私心,就是我想要东西,我想要的那个私心就是你的一个罪。所以你尽管忏悔、忏悔得很好,觉得自己修行很好了,你的罪也没忏悔清净。只有你明白了无我,才知道“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个罪才忏悔清净了。所以灭除罪法,这个“除灭罪法”就是说实相法。
        那么在莲花开以后,大势至、观世音给他讲了这样的实相之法,罪业消灭,“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所以一个人在很痛苦的时候,尤其是被这种恶业的痛苦所障碍的时候,让他发菩提心,他真的很难发起来。我们大家有时候发菩提心都发不起来,发一点菩提心还是轻飘飘的,嘴巴说一下,心里根本就没去想。如果你内心真地要发无上的菩提,就是我生生世世就要度一切众生。就这个菩提心,只有你的恶的罪业消灭了,不再干扰你了,然后你的那个清净心同时你能感受到众生的苦,这个时候他发出来的心是真实的。所以应时呢,他即能够发这个菩提之心。这就是下品往生的人。“是名下辈生想”。下辈就是,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这三种都叫下辈往生。那这个是《观经》的第十六观。
      所以刚才前面所讲的这个九品莲花,从上三品、中三品和下三品。上三品的人呢,我们大家也可以发起来读诵大乘,听经闻法,发菩提心,然后呢,平时都做好人,做好事,这样子呢,临终基本上都能够生到上品去。
        那如果我们这个大乘佛法不能理解,不能悟到心性本空的道理,但是呢,我们能够持戒,就在家居士你受三皈就持三皈的戒,受五戒就持五戒的戒,然后出家人呢,受出家戒就持出家的戒。所以戒律能够清净,那你也有中品往生的这样的一个条件。那么如果再差,那么戒没有受,但是你要做一个好人,在世间至少世俗的好人,就孝敬父母啊,行事仁义,就做一个有仁慈、有道德、有讲道义的这样一个世间的好人。这样做成了一个习惯,到临终的时候,自然也有中品往生的这样的机会。
      那么如果再退一百步说,我们做了很多的恶业,哪怕是这个五逆、十恶,罪大恶极,在临终的时候也是有把握。所以我们现在呢,已经在没临终之前就听到了这个净土的《观经》,那我们就一定要发愿求生这个净土。因为有了这个愿以后啊,就是现在就开始念佛,开始修行,那到临终,按照这个《观经》标准来看,我们基本上大家百分百都有把握。所以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就是这个道理。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九讲 下品往生(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t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