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条新闻:
飞机因乘客发病临时返航,值得3点思考这是一件非常暖心的事情,机组人员的当机立断和特事特办为发病乘客赢得了宝贵时间,还有机上的乘客们都表示同意返航,这些都让人觉得“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这一件小事的背后,其实很值得我们深思,我就梳理出了3点出来:
①飞机是目前来说最快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相对于汽车、火车需要在地面上各种地形上往来穿梭,轮船需要在江河湖海上纵横驰骋,飞机的媒介只有大气平流层的空气而已。坐汽车、火车、轮船需要一两天时间的路程,飞机往往两个小时就到了。时间短速度快当然是要有代价的,比如说机票往往比汽车票、火车票、船票都要贵(特价机票除外);另外在飞机上由于机组人员需要用无线电与地面塔台随时保持联系,因此乘客的手机必须得关机或者调成飞行模式,在地面的交通工具上就完全不必(除了火车过隧道时网络常常断线)。再者,飞机航班通常都是直达,就算距离几千公里那也不过是几小时的事,多站停靠这是比较罕见的事。在飞机上待的几小时可以说是在一个行进的孤岛上面,距离地面几万米,除非跳伞(民航一人一个降落伞不现实),否则当机上出了什么紧急状况就只能迫降或者返航。
②我们需要注意到,机上乘客全部表示同意理解,这是最让我感触的。因为通常选择坐飞机的乘客,要么是因为腰包富余(这里没有一点酸的意思),要么是因为赶时间——想想看,这趟航班是从长春到广州的,如果没有急事又没有足够预算,那么选择坐个火车选个硬卧,估计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我可不是信口开河,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们有一群在大西北上大学的南方老乡们,每次回家或是返校,选择坐火车的都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再回到这次事件当中,从长春到广州的火车旅程时间如下,分别是32个半小时、36小时、37小时20分。
飞机因乘客发病临时返航,值得3点思考而坐飞机的话只需要4个小时多一点:
飞机因乘客发病临时返航,值得3点思考在这次航班中,从东北中间吉林的省会飞跃道中国最南部的大都市广州,想必乘客中会有为数不少的商务人士。他们(当然包括其他有急事的乘客)也许原本算准了时间,要跨越大半个中国,去开一个重要的会、见一个重要的人、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同机乘客的性命安全面前,他们选择了理解和配合,全部同意返航,毕竟自己迟到事小,别人的人命事大。在他人性命攸关之时,做出如此选择可能本就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谁能够保证下一个需要急救的人不是自己呢?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就能产生一个和谐的氛围,从而发生如此这般温暖人心的事情。
③也许有人会质疑,机上的乘客真的如新闻当中所说“都给予理解和配合,全部同意返航”吗?会不会有人完全是被强迫的呢?毕竟他们就算不愿意也没办法,怕犯众怒呢?怕被扣上冷漠没有同情心的帽子呢?怕成为那种被网络暴力“人肉”的对象呢?飞机又不是他们在开,愿不愿意都没法改变机组人员的行为,还不如说愿意获得个“有爱心”的满足感呢!
不得不说,这种情况理论上也不是没可能发生。但是,只要假设一下自己身处在当时的环境当中便能够明白,如果你在广播当中得知有个乘客突然连连吐血,那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赶紧救人赶紧找医生啊!飞机上没医生或者医生无法稳住病情的话那就赶紧离开飞机就医啊!要离开飞机的话飞机就要前往最近的机场啊,当时飞机刚起飞半小时,那最近的机场无疑就是起飞时的机场啊!那还想什么?赶紧返航啊!这一连串的念头其实在脑海中过不到几秒钟,可以说你应该是下意识就想到了——返航!必须返航!而且机组人员也这么说,那就真的返航呗。至于自己的急事什么的,跟眼下人家病急的事情相比,还是暂且靠后吧。对吧?对于这种群体性事件,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的。我宁可相信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救人最重要!那种冷漠到极致的人可能自己也需要被救助吧。
最后我想说一句,我看到这条新闻其实立马联想到的是印度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开头——主人公法尔汉为了赴一个重要的约,在飞机刚起飞后假装晕倒,然后迫使航班紧急返航。
飞机因乘客发病临时返航,值得3点思考我这里没有半点不尊重这次南航发病乘客的意思,我只是想说,飞机上乘客突发疾病,航班返航就是为了确保乘客万无一失。乘客安全,航班才是顺利的。就算航班自身延误也不能让乘客的生命延误。
最后,我以一个普通看客的身份,向南航cz6377全体航空机组人员致敬,向该航班全体乘客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