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
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作者: 26db4d103277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22:17 被阅读438次

畅销书

第二期(3)

 笔记(4)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书籍信息

作者:成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豆瓣得分:8.0分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页数:267

作者介绍:成甲

咨询师、规划师、个人知识管理培训师。

“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的作者。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

笔记分享

📖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第一章回顾

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的第一章作者介绍了“临界知识”的重要性,提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提升认知深度,找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并且要把80%的时间用在学习系统性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能够认知事物底层规律的结构能力上。

第二章导读

如果把“临界知识”比喻成价值连城的翡翠,第二章作者指出你想要拥有这个翡翠,首先需要打造装翡翠的盒子:那就是底层的思维和方法。

学习效率的小幅提升,可能只需要掌握或改进一个新方法、新技巧就可以;如果想要大幅度的提升学习效率或质变,就会涉及对自己底层认知的改变。因此,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学习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是学习具体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核心内容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一. 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改变读书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要通过读书,从具体的知识输入开始,于是书中谈到如何读书的问题。

(一) 低水平勤奋陷阱:

大多数人在读书的时候,采用原始的读书方法:阅读+划线/摘抄,不断的去记录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所以我们常常读了很多书,却什么也记不住。总觉得是因为记忆力不好,其实仅仅是因为这种原始的读书方法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而已。如果连自己读了什么都不记得,自然也无法转化成能力。

(二)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大脑的记忆模式,并不擅长去记忆一个个孤立的新知识,而靠的是将新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于是要升级你的读书方法,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可以事半功倍。

这种升级的读书方法有两种好处:

1. 帮助记忆。

2. 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三) 升级读书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做法

1. 放慢速度,记读书笔记

读书不在多,而是在于你是否真正吃透了暗含的重要知识和规律,进而改变行为。于是要放慢速度,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去读书。边读边记,不仅仅是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这样我们会惊喜的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2. 根据问题寻找答案:从读书中发现临界知识

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书籍和资料,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小结

抛弃记录孤立知识点地低效的阅读方法,通过记录读书笔记,针对性的解决重要问题。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发现临界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到改善。

二. 两个底层心态: 

(一) 建立绿灯思维 

1. 定义: 绿灯思维是指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样的新观点时,先不否定,要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可以在理解了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想方法完善它。

 2. 如何建立绿灯思维

(1)避免习惯性防卫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用绿灯思维避免以下两种经常出现的习惯性防卫现象:

(a)听到不同意见或者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样的新观点就消极处理,找理由反驳;

(b)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我们习惯性归因于别人自身的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习惯性归因于外部因素。

(2)要避免习惯性防卫需要建立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

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不是同一件事情,而我们往往混淆这两者。

我的观点/行为是用来改进、提升的。我是好的。

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二)以慢为快

有了“绿灯思维”的基础心态,在具体执行中还需要以慢为快。

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每个人都快速成长。可如何才能真正的快起来?越是快速提高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什么是以慢为快?快速学习的前提是 “结硬寨,打呆仗。” 

1. 结硬寨,打呆仗

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军提的要领。作者在这里借用这六个字,意思是说在学习的时候,不追求读书的数量和是否读完,要以慢为快着重解决“知识阻塞”,实现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比如:你读一本500页的书,不是每天读50页,10天读完。而是看目录找到这本书对你而言的要紧之处或者是核心问题,做相应的笔记,查阅相关的资料,打通知识阻塞,形成知识网络,在多领域建立联系。

作者成甲指出他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2.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以慢为快,并不是每一页都慢慢的读,而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找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问题阅读,比如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上。其实也就是花80%的时间“结硬寨,打呆仗”。

现在,能够好好读书并吃透理论本质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那些能做到的人就有机会赚钱。

小结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有绿灯思维,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而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和学习方法,把时间花在重要而不明白的问题上,比如学习临界知识。

三.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一)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自己假设下做出的。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二)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1. 复盘(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

(1)复盘内容参考

>>>复盘今天做了哪些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

>>>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

>>>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

>>>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记录事件中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录事情的结果。

(2)复盘的应用

复盘不同于总结,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

而复盘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对假设进行矫正。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 —— 产生结果

复盘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教正假设

我们经常会推测现象背后的假设,但我们总把我们的假设当作事实。没有能力区分假设与事实,我们也就无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改进。

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要想让我们假设的质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复盘。

复盘一天的经历,通过筛选和加工,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加速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3) 复盘的作用(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

(a)发现知识误区  :复盘帮助我们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发现旧思维习惯,找到新的思维方式代替旧的错误思维。

(b)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在复盘的时候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联结。我过去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吗?有什么相关的临界知识或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坚持这样做,迟早会有大的收获。

(c)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可以有预期目标,每天对照改进,进行对标管理记录。

(4)复盘的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把自己的生活编辑成案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可以设置预期目标,进行对标管理记录,也可以自定义反思日记的内容。)

2. 以教为学

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1)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2)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3. 刻意练习

(1)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并不是刻苦地、有目的地持续训练。而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提升这种元认知能力。

(2) 元认知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元认知” ,是指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3)元认知与临界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过程习惯,也就有不同的元认知。

人的不同思考过程:

(a)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

(b)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临界知识)——决定采取行动。

在这两个思考的过程中,一个应用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处理问题,一个用临界知识来处理问题。因此,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这便是元认知和临界知识之间的关系。

所以,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里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4)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打个比方:如果把上面的基本核心知识比喻成呼吸、漂浮、打水等等基本技能,组合起来就成了在水中穿行的新技能——游泳。而一旦学会了游泳,就能和其他技能组合了,比如跳水、水下救援这样更大的能力。所以,我们把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吃透,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用认知框架将知识能力单元联系和整合起来。比如:在商业分析中,可以将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查理.芒格的一个观点: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这里说的“模型”就是临界知识,“框架”就是把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

一旦掌握了这个思考方式,我们就彻底升级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而这一点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刻意练习也成为提升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底层方法之一。

小结

通过复盘、以教为学、刻意练习三种底层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在具体执行中有用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一) 记录下来

1.记录什么:

训练自己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这将改变我们的很多认识。除了记录经过、结果,还要记录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影响判断的多种因素。

2. 记录的价值:

(1)坚持把每一天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会拥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2)记录的事件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3)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帮助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

(二)定期回顾

1. 回顾的三个层次

> 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

>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是发现生活中很多 “短期正确,长期错误” 的有效工具。

2. 回顾的工具

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

(三)付费购买

>>>付费购买足够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比如书、课程等。提升自己学习内容的质量并增加数量。

>>>花钱购买能够帮你省时间的生产力提升工具,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是最划算的投资。比如:打车、电脑、现场学习等。

小结

在学习中,通过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三个技巧持续提升学习能力。

本章总结

 ☕️

要提升学习能力,掌握 “临界知识” 需要彻底提升底层思维和方法。首先改变过去记录孤立知识点的阅读习惯,升级建立知识网络的全新读书方法。从心态上,要具备开放的绿灯心态并且以慢为快。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问题上,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执行的过程中,运用复盘、以教为学、刻意练习三种根本方法和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三种技巧。

本章知识点太多,脑洞大开,

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END-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我们下一集见😊

-源元-

下集预告|敬请关注

【畅销书】第二期(4)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系列笔记

我是源元,让我们一起把书读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up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