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体会主要有二:一是生活联系书籍;二是童童的故事讲解能力有进步。
读书也是为了要运用,所以当接触到生活中的一些点时,总会触发一些联系。比如最近童童因为看了《海底100层的房子》就很爱和我们玩寄居蟹换壳的游戏,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个过程的互动能增强孩子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力,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孩子主导的游戏中进行的。再比如早上吃着红薯(地瓜)他放了一个屁,童童会开始自嘲说“一点都好笑”,但同时告诉我们放屁是正常的,因为红薯富含纤维,吃了就容易放屁,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晚上要我给他讲这本《地瓜的果实在哪里》。然后因为沸沸扬扬的虐童事件,周五放学的时候,在路上随机问了他几个自我保护的问题,他回答得不错。回到家后,他翻出书,连续三天主动要求讲了《乳房的故事》(我顺便把《小鸡鸡的故事》一起讲了,虽然他说他不喜欢这本,因为这本书有陌生人。)当然,对于他信任的解放军、警察、老师,这次也进一步问了,如果他们想看想摸你的私密部位行不行,他摇摇头。有些种子埋得早,意识还是有的。

最近童童讲解故事的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应该也和在幼儿园有这方面的实践有关。最早他给我讲《花猫和油饼》的故事,我听了个大概;同时讲的还有一个故事就简直没有听懂。结果这周,他先是给我讲了《小鸭子找朋友》的故事,清晰完整,还不错。过了两天,又完善了《花猫和油饼》,才发现这个故事原来还有点长,能够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用词得当地讲完还真是不错。而且我们约定好的,睡觉前我给他讲完了故事,他也要给我讲一个。看得出来,他也在努力吸收,然后输出,虽然目前为止,能讲的故事翻来覆去的还是那几个。
最后,也要表扬一下带娃队友——杨爸爸。对于逻辑的严密性和数学的魅力的理解的确是和我不同的(也许这个就是高考数学满分和及格分的区别)。在《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3,里面有一道过7座桥不重复的题,我记得我讲的时候,觉得理不清楚也有点难,就跳过了,反正娃儿小,最重要的是我自己都搞不懂。杨爸爸讲的时候居然要百度,还在思考,搞了半天。后来我去查了一下,的确是1736年欧拉提出的“哥尼斯堡七座桥”。我不知道孩子以后能不能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但我想他终有一天能感受到父母的这份用心。

附本周阅读书目:
1.亲手做自然系列:《大自然 小百科》、《地瓜的果实在哪里》
2.性教育系列:《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
3.折耳兔瑞奇快乐成长绘本系列:《老地方见》、《瑞奇的三个吻》、《栗子树下单秘密》、《快乐的生日》、《爷爷的菜园》、《瑞奇当大哥哥了》、《瑞奇当计划》
4.牛津阅读树第一阶:Kipper's Alphabet I Spy, Kipper's Rhymes, Biff's Wonder Words
5.《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2、3
6.凯迪克金奖绘本系列:《火车头》、《登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