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理)症状

作者: 3bdd717a7b07 | 来源:发表于2015-03-06 00:48 被阅读56次

症状是心理障碍患者最纠结的东西,每个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求助者,必然首先述说他的症状——老师,我的喉咙一直不受控制地吞咽,非常苦恼;老师,我的情绪好低落,实在太伤感了,如何调整都无济于事;老师,我的后脑里面有一个光圈,挥之不去……当然,咨询师首先问及的也是症状——什么情况?哪里不舒服?……开始也必须用这种临床医学的问诊方式。然而随着咨询的深入,便会离这种医学方式越来越远,求助者急于摆脱症状的束缚——老师,只要这个症状消失,我便好了。而咨询师这时便不再愿意谈及症状了,一方面,他心理明白,来访者的问题远不止症状那点事,另一方面,对于症状,除了表象,其它一无所知。比如一个人患有肿瘤,只用将肿瘤切除,症状便告消失。而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我们无法对抑郁本身做些什么,他的问题也并非抑郁那么简单,而且即便抑郁症状解除了,他的障碍也不一定能够解除。可以说这便是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的不同之处。

现在的临床心理学教科书中,大部分只有对心理症状进行描述和分类,却无一个清晰的“对症下药”体系——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等等表现就叫抑郁症;不受控制的观念或行为等等表现就是强迫症;思维跳跃、破碎等等表现属于精神分裂症……最后总结出一本相当厚实《xx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当然这么做的意义是规范统一心理障碍的判别,美国出了一本权威标准叫DSM,中国出了一本CCMD。用于诊疗的权威,全世界却没有一本。

较之躯体症状,现代医学能够找出症状下面的发生过程,预测发展趋势,而对于人的心理异常症状,无论其表现如何多样无常,科学界除了监测出脑电波活动异常,多巴胺等激素分泌异常,便再无收获。当然,以上是站在“物质基础”的角度来考虑精神障碍,未免片面。如果站在“非物质”层面来观察,便产生了现在众多的心理学流派——行为派说,行为症状是心理障碍的核心,必需通过纠正行为来治疗;认知派说,认知偏差是心理障碍的首要问题,必需通过改变认知才能够治疗;人本派说,心理障碍的核心问题在于社会功能的损坏,必需给予其充分尊重和关注加以重新建立;精神分析派说,潜意识中的冲突,才是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挖掘出其潜意识,才是治本之道……然而,他们任一方都无法把握症状的演变,每个走进咨询室的求助者,都背负着各自不同的问题,同一个求助者,也会不定时地抛出新症状。比如说临床上有关于“性变态”的诊断,恋物癖、窥阴癖等多种性心理障碍的症状描述均指向性行为,治疗亦是偏重于行为的矫正,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认为他的“性欲”是正常的,只是“行为”扭曲,但是当你灭掉他的变态行为,他会有另一个变态行为出现。这时我们就应该怀疑,他真正扭曲的是可能是“性欲”,行为只是表象。

医学上,症状可以说是我们认识疾病的纽带,而仅凭症状去认识心理疾病显然是不够的,试图通过症状去破解心理障碍,亦等于痴心妄想。很多时候我们怀疑,心理症状的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河合隼雄先生曾经认识到,当来访者反复絮叨症状的时候,其实是想寻找一个“休息场所”,因为面对心理的课题实在太痛苦,只有回到表面“症状”上来,才能够与外界多一些“共同语言”。那么述说症状的时候,重点并不在症状本身,里面包含的真正含义是“我实在太痛苦了”,同样是症状,当事人和教科书上说的可能不是一个东西。直观的看,除却可供描述的表面“症状”,求助者还多一层不可言状的“痛苦”,这个痛苦体验贯穿心理障碍的始终。

大部分心理障碍症状所描述的表现,人在平常状态下也会有体验,比如说情绪低落、焦虑、狂躁、悲伤、孤独、亢奋……很多人会说,我也有呀,这就叫心理障碍吗,于是教科书告诉你,不是的,这些表现只有在何种场合、何总程度下出现,才是心理障碍。直到你面对真正的求助者,他的述说符合所有教科书的标准,但他最渴望表达的,其实是一层朝夕相处如影随形的“痛苦”,这一层体验你很难理解。其实百分百的“共情”是不存在的,“心境”或许可以共同体验到,但是咨询师较当事人少了“痛苦”体验,这点至关重要。比如,当事人说,我心境极端迷茫混乱,咨询师也是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相关体验的,但不同的是,当事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还是摆脱痛苦,而咨询师的经验是,只要趋于理性的去梳理心绪,创建一个思维体系,试图解释未知,问题便会解除,但不适用于当事人。因为我们进行简单心理调节的时候,理智也好、情感也好,都在一个可控的状态。而在心理障碍状态下,许多心理活动是自发,不受主观控制,比如说失眠症,症状是睡不着,平常人所体验的大都是无睡意,而很多求助者会归结为脑子里自发的胡思乱想,并且是不可控的思绪,它不同于平常人的“胡思乱想”,失眠症的“胡思乱想”是常态。

今日笔者所谈,或许只是徒劳,很多问题就是这样,越解释,越解释不明白。“无法解释”本身也是心理障碍痛苦的“源泉”,不少寻求自我救赎的求助者,早期倾向于将自己的症状对照教科书作自我诊断,这里笔者有个自以为是的建议送给苦海中的你,如果将眼前经历的一切都看成一整个症状的话比如说你的失眠,你有相当的困意还是睡不着,你那无法控制的胡思乱想,你为此产生的自责和恐惧……其实都属于失眠症一体。——或许你会释然很多。

相关文章

  • 说(心理)症状

    症状是心理障碍患者最纠结的东西,每个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求助者,必然首先述说他的症状——老师,我的喉咙一直不受控制地吞...

  • 心理症状

    关于阳阳这件事情的回顾。他来了,户口还没落实,这让我很挂念。感觉到他长大了,可以聊聊天了。主动加微信,他可能意识到...

  • 申荷永武志红对谈「中国式焦虑」听后感

    所有的心理症状背后都有阴影,症状是阴影的表达。集体式焦虑背后是集体式的症状。 心理圈有个不成文的段子,说的是——美...

  • 社恐和身体状态有必然联系吗?

    导语 因为社恐导致的身体变差,应该如何处理?到底是心理导致了身体症状,还是心理加重了身体症状,抑或身体症状和心理状...

  • 抑郁症的那些事

    1、抑郁症常见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两大方面。 1)心理症状群 心境低落。一天中多...

  • 狗与心理症状

    内观正念心灵成长团体于2016年10月16日举办了第47期社会公益活动,进行了内观练习,身体动...

  • 心理症状的使命

    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有他特定的使命和意义。心理症状也不例外。 心理症状的使命是什么? 保护自己避免更大的伤害。 举...

  • 筑基三十二(变态2)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精神症状:可觉察到的异常。精神症状特点,不受意识控制,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内容与环境不相...

  • 曼陀罗绘画文摘(07)

    摘自《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 如果说心理症状的直接根源是情结,那么化解情结便是心理治疗的关键。情...

  • 学习笔记——单向思维

    顾玲 坚持分享第1235天(20200613多云) 1.症状思维,所谓症状思维是指心理障碍患者,由于心理障碍导致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心理)症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am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