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里有问题
谈心理服务的收费

谈心理服务的收费

作者: 3bdd717a7b07 | 来源:发表于2015-01-12 01:19 被阅读70次

业界早有一项统计,精神疾病患者大都集中穷人中间。用统计学的说法,也可以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同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科学界很难给出原因,可是这是事实。也就是说,越没有钱的人越容易患上心理或精神障碍。与之相对,在当今社会,寻找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都是一项收费并不算便宜的服务。

这么看来,从事这一行,似乎有点赚黑心钱的意味,犹如万恶的医疗行业,公众期望你救死扶伤,不料你却跟谋财害命走的很近。因此,不少怀揣一颗仁义之心的人试图以做慈善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料效果徒劳。笔者以为,心理服务同做慈善是本质上迥异的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尽管,某种层面上看,它们都是助人行为。但是,心理服务并非是我饿的快死了,你直接给一块面包把我救活,更确切的讲,你只能帮我如何去获取面包,想必便是这项服务特殊的地方之一。

其实作为一个市场行为,就必然需要通过收费来界定它的市场价值,那么,如同所有有价的东西一样,一定有许多理由来解释它的价值为什么这么贵。譬如,心理服务是一种劳动,作为劳动者的咨询师在实施这项劳动中何其特殊的付出;又如,这个行业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何其地不平衡……可是,那都属于经济学范畴,亦或是物价局应该考虑的事,笔者无意在此角度谈论(诚然,我也不会)。而且,即便说的再合理,也有为自己驱利贪金进行辩解的嫌疑。今天笔者只想针对一个更极端的问题——心理服务是否应该收费?上面已经提到,外面有人试图将心理服务完全慈善化,或成立心理援助组织,或加盟公益项目,完全免费从事心理服务。——笔者不赞成这样的方式,至少那不算专业的心理服务。

笔者的观点是,专业的心理服务必须通过收费行为才能实现。我们说,心理服务的目的是解决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涵盖的范围很广,从一般的情绪问题到心境障碍,再到神经症到精神分裂,稍懂点专业者也许会说,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人心理维度上的连续点,只是程度不同。话虽不错,但是作为一个服务者,必须予以差别对待,其实前来寻求帮助的当事人,并非一般的情绪问题那么简单。无数实例证明,普通的心理干预,对于当事人的效用是零。这里对应着心理服务的范围,业界喜欢区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笔者以为,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没有治疗效用的心理咨询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当前市场上很多咨询师在面对棘手的当事人素手无策的时候,他们会说我做的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是我的专长。对于这类咨询师,笔者只能说:忽悠。这就好比你开家理发店,头发给人剪废了,你却说我的专长是洗头,不是剪头的,显然是令人不爽的。如果非要拿医疗行业来作参照,你那只能叫保健。不幸的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心理服务,都停留在保健的阶段。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情感咨询、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戒除网瘾……怎么看都同滋阴补肾、安神补脑、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这些名词没区别(难怪收费那么高)。包括许多人希望免费操作的,大都属于临时性干预,依然属于保健范畴。笔者无意在此抹黑行业,只是想说明,心理服务所面对的群体和问题,绝非常规的逻辑和常识所能应对。关于人类心理障碍的特殊性,后面笔者也会进行探讨。对于服务人员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面对哪个当事人,都必须是一个严肃的诊疗备战状态。

略有临床咨询经验的服务者常会感慨,做心理咨询真是异常危险的事。笔者在过去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人心叵测,你无法控制当事人给自己或给你带来伤害。河合隼雄先生曾经有个非常贴切的例子,某天一个当事人告诉你他身上带着一把枪,希望你替他保密。出于职业准则,你不能把他持有枪支的事告诉其他人,但是如果他拿枪到外面伤人,你也得承担法律责任。最恐怖的一种可能,如果他对你某方面不满意,当场给你一枪也未可知。这个时候再老道的咨询师,恐怕也会胆战心惊。倘若这时给他上心灵鸡汤:亲这就玩大了,我保证为你保密,把枪交出来好吗,我相信你不会做傻事的——恐怕还没等你说完,他可能去你妈的直接开枪了。无疑,那是最无效的应对方式。

那怎样才是最佳应对?——装逼的讲,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笔者以为,这种导向本身就有失偏颇。现在的许多咨询师培训课堂上喜欢列举不同案例,教给初学者如何应对,其实是一条离治疗渐行渐远的道路。因为一个案例永远只代表一个当事人,不可能代表第二个。况且这一行不是靠你安然应对了来访者,你就成功了,你就解决了他的问题。亦如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当你的服务真的对当事人有用时,他通常并不会感知到,尽管你能看到他的进步,但是他不会理解其中你的作用。所以说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靠服务对象感谢或崇敬来认可你工作的职业,如果你是一个需要这点来支撑或激励你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人,那么建议你转行。反之,如果你的来访者整天夸奖你、感谢你,那么你危险了,说明他太顾及你的感受,他是装的。为什么说心理咨询是一项健全人都会觉得压抑甚至痛苦的工作,这便是原因之一。

让我们仔细看看上面所谈及的问题。我们整天考虑如何应对来访者,已然便是把访者当做与自身毫不相干的客体。表面看的确无可厚非,你我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客观事实。这里笔者也不是说你没有“共情”,只是想探讨一个诊疗观的问题,将来访者完全客体化显然是基于将人类心理的本质完全物质化。那么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便能够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实验室中,将人的行为量化,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从而找出哪些行为正相关,哪些可以起到干预作用等等。可以说这是当今以实验心理学为首的主流科学研究思路。然而,伴随历史进程,“至高无上的科学”开始在为数不少的前沿心理学家眼中动摇,原因大概是他们认为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其实打断了人类精神在时间长河中的连续性。河合隼雄先生的著作中引用过日本哲学家中村雄二郎的论述:近代科学将一切事物都对象化,排除了其感觉性的、意向性的性格,这些事物便和我们失去了一切活生生的有机联系,由此一来,对于自然我们就失去了表现性的词语,只剩记叙性、分析性的词汇。笔者以为,其实对于自然的本质,我想任何人都不敢断然下结论,即便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任然还有无尽的未知等待人类探索,我们不能忘记,在研究世界的同时,我们也是世界的一员。但无可非议的是,人作为宇宙中特殊的生物,一定是每个人都存在一个主观的精神世界,心理这个“现象”只有在连续的时间中方能演化成各自独一无二的心灵。河合先生同时提到,将人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研究对象,便是将自己和对象的主观联系完全割裂开来。问题是谁又敢说,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半点“关系”?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外面那么多的“心理分析大师”,号称“中国弗洛伊德”、“中国罗杰斯”……是否名副其实暂且不谈,他们的套路大都是把人看做成一个个冷冰冰的“客体”的姿态,大胆断言药家鑫是怎样的人、林森浩的杀人动机是什么……仔细研读其内容,其实并无新意,无非是围绕当事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属于那种类型的人,其性格中有怎样的缺失,他必须通过怎样的行为来弥补这些缺失等等。笔者以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仅凭一个人客观的表现来断定他必然会做出什么事,未免草率了。我们忽视了他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才构成这个世界的整体性。当要被别人整体而彻底的“分析”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多少感到别扭,亦或回馈以轻蔑的一笑,除非你不承认自己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

下面正式回归到心理诊疗的话题上来。相对于将当事人作为“客体”冷淡地进行分析,听取活生生的当事人主观的叙述似乎更加有效。河合先生说到:“论及生命,比起‘科学’,‘故事’更有价值。‘故事’,有了说故事的人的主观参与,才有可能成立。”与此同时,还有“听取”故事的人的自主参与,二者之间有意无意地产生互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便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咨询师“不解除自身责任”的态度,这是至为重要的一点。说回上面藏枪的例子,倘若抱有“一定要让他交出枪支”的态度行事,已然就是一个将他孤立起来的倾向,危险后果可想而知。而心怀“责任”地跟他共同面对这个事实,他才可能趋于理智地去界定自己的行为。

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唯一的共性便是“孤独”,或者说“孤立”更加准确,某种意义上讲便是他失去了自己和外界、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他要努力寻找这种关系,站在这个层面,心理咨询的本质其实就是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修复怎样的“关系”?如何修复“关系”?即是咨询师永恒面对的课题。

古往今来,对人性的深层探索形成了诸多流派,其实理所当然,任何领域都有因思维方式和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体系。笔者个人推崇和追随的,还是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派。诚然,他们也是至今心理学界名气最大的两个人。但是笔者认为,今天人们对他们的思想还是存在较大的误读,认为他们无非是将人的心理神秘化、玄幻化。我想说,尽管他们有时候说的非常玄乎,但的确更贴近我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似曾相识的经验,他们明显有别于其它归纳表层经验的心理研究者。按照荣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以回归到一个远古意识,远古的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我们继承了祖先有形DNA的同时,还有无形的意识得以传承,尽管这个意识已经演化成我们不认识的样子,但它一定存在于某处。既然“无形”,我们只能通过神话、梦的意象来捕捉他们。河合隼雄的著作中同样阐述到,教之“科学的知识”,我们更需要“神话的智慧”,引用中村雄二郎的解释:“在宇宙秩序中,以浓厚的意图去探索围绕在我们周围事物及由这些事物构成的世界,这种根源性欲求形成了神话的基础。”例如古希腊,人们对太阳抱有一个乘着四轮马车的意象,得以衍生出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希腊神话,而这个意象建立在人们看到徐徐东升的旭日时的感动——这个原始体验才是联系你我的纽带。倘若我们都能回归到那种原始的感动,你我还会孤独吗?现实情况下,许多当事人在康复的过程中,从文艺作品或者宗教世界中得到的收获多于从咨询师那里得到,说明对于他来说,文艺或宗教世界里面,“神话的智慧”多于咨询师那里。好比某部拥有完满故事的小说带给他的共鸣可能抵他进100次心理咨询室。

显然,咨询室中应该建立这种“关系”,它不同于日常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在操作层面,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提供给各自心理治疗中不同指导思想和方法,他们难得的共识便是“共情”和“价值中立”,反应了治疗过程中维系这个关系所必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在外界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许多人误解心理咨询其实就是聊天,但是你和外面任何一个人聊天,受环境和情境的制约,他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共情”和“价值中立”,你得承认这个微妙的事实。这里也不是说咨询师较其它人有多么神奇的力量,不同之处在于,你来咨询室其实是在一个约定的时间,约定的环境,以约定的方式做的活动,确切的讲,这是一个接近“仪式”的活动。河合先生的著作中,同样引述的文化人类学中“加入仪式”这个概念,肯定了“仪式”在心理治疗领域甚至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在古代,人一生中会有很多仪式来见证每个重要的成长时刻,现代那些仪式逐渐被淡忘和摒除,我觉得跟现代人越来越复杂的心理疾病不无关联。仪式中的象征意义正是启发人们找寻遗失灵魂最佳媒介。

站在这个角度,心理咨询中的收费行为可否看做建立仪式的条件呢?笔者实在是想不出,还有其它方式比约定收费更合适,来让两个陌生人便捷地建立起特定的“关系”,并且始终让这个关系保持必要的距离。收费行为本身就有一层象征意义。——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主题,已无力再为题目本身多谈一点。其实笔者本人的观点是,如果你鄙视或者抱怨心理服务的收费太高,那么你是有救的。因为首先说明你在抗争,此路不通必然会激发你寻找其它的路,世上不止心理医生能让你康复,“加入仪式”亦非只有心理治疗现场才能够成立,治愈之路的本质也是人生成长之路,无数自愈的案例说明,起到主导作用的,永远只是自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我的名字叫清阳:第一段,是精神疾患病人容易穷,还是穷人容易患精神疾病。既然是相关,你采取第一种说法,明显是自己内心现有答案,再来找证据。这样看来,你的文章可信度大大降低了……

    好像心理咨询师很多是独立营业,自己是自己的老板。如果你是这样,你自然可以实验各种收费的尝试。你是无权管别人如何定价的吧。
    3bdd717a7b07:@我的名字叫清阳 我的观点只是收费有必要,不想牵扯其它话题。我基本不上这个站,昨天上来才发现有人接茬。
    我的名字叫清阳:@d调法咒 wow。

    您的文章我评论得不对,还请见谅。

    另外,“如果你是这样,你自然可以实验各种收费的尝试。”这句话,我想表达的是你可以对不同的病人施行不同的收费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没有说清,让您理解成了漫天要价的意思了?

    你一月写的文章,我三月的回复,9个月后得到的你的回复火药味儿真浓。
    3bdd717a7b07:@我的名字叫清阳 开头是说穷人易患病,这点你上精神病史的课,你老师会跟你讲,不是我意淫。第二,此文的核心只是探讨收费的意义,没有主管评论谁收多收少,再者即便你独立营业,物价局也管的着你,怎么你想开黑店呀?你有常识吗?

本文标题:谈心理服务的收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rqxttx.html